第105章,夏收-《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第(2/3)頁
不怪王老漢他們如此樂,在大漢下田一般畝產1石左右,中田才有2石多,上田才有3-4石的產量,而剛剛開墾的土地一般畝產連一石都沒有,而現在馬邑剛剛開墾的土地畝產卻達到2石,這已經是中田才有的水平了,也就不怪王老漢他們喜出望外了。
“是呀,新田有這樣的產量,老漢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等我們養上一年地,那還不得成為上田。”牛老漢也跟著樂呵呵的說道。
馬邑的高層都知道糧食是馬邑最重要的事情,在小麥成熟之后大家都過來幫忙,像王磊他們已經進入田地當中不斷收割小麥了。
“我們精耕細作自然會有如此產量,不然我們不白辛苦了。”
徐偉卻沒有覺沒有大豐收的感覺,他到又是土化肥,又是弄高產種子,還發動幾十萬人修建高架水渠,做了這么多事情,糧食也不過提升了一倍而已。畝產2石相當于現代畝產100多斤,這在徐偉看來相當于絕收了。
而這個時代畝產1石不到是怎么弄的!一般先一把火干田地當中的野草,而后牛和犁的家庭,耕一遍田地,因為用直犁,甚至沒錢的人家只能用人力耕田,一般翻動的田地不會超過10厘米,而后把種子灑下去,水利設施只看兩個水桶,看天豐收了,很多地方連地都不耕,只是放一把火,而后埋下種子,刀耕火種是這個時代普遍的現象,加上因為沒有化肥還要休耕,產量自然不高。
所以在這個時代的書籍當中才會大量出現什么‘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的說法,因為在這個時代種田就這么粗狂,耕種100畝田地,也只是勉強達到了大漢中產階級的水平。
要是按照精耕細作,又沒有大牲畜的輔助,一戶想要種植百畝田地,累死都做不到。
本來徐偉認為自己做了這么多事情,畝產怎么也要提升到3石,但顯然這些冬小麥讓徐偉失望了,他看到田地當中稀疏的小麥,腦海當中全部都是受災田地的畫面,這在現代都要上網哭訴了。
“這算不了什么,等地力養上來之后,以后畝產3石,4石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知道這是新地,肥力不高,等他種上一季大豆,再弄一些土化肥出來,水利也跟上,畝產達到這個世界所謂的上田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巫溪县|
遵化市|
西吉县|
秦皇岛市|
英吉沙县|
安宁市|
乌拉特后旗|
宜春市|
新巴尔虎左旗|
瑞安市|
长白|
芦溪县|
灵台县|
屯昌县|
石家庄市|
平度市|
隆林|
兴文县|
津南区|
镇江市|
林甸县|
额济纳旗|
睢宁县|
南川市|
武威市|
昌平区|
乐清市|
常熟市|
辽中县|
莱芜市|
兴安县|
金沙县|
宽甸|
馆陶县|
页游|
河西区|
海丰县|
正安县|
广水市|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