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20個區長,再加上徐偉他們組成了這支流民團隊的管理層。 他們一起商議馬邑未來的發展,確認了當前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是開荒,今年入冬以前要開墾出100萬畝土地。二是建設馬邑的新城墻,要把馬邑城擴大10倍以上,把大家都可以用城墻保護起來,讓大家可以安穩的生活。 而后20余萬部眾開始各自負責不同的工作,5萬部眾成為工人,負責開礦,伐木,燒磚,打鐵,建設各種窯廠和建設新城,1萬老兵成為軍人,負責保衛大家的安全,5000人的商隊負責購買各種大家需要的物質,余下14萬人則成為了農民負責開墾馬邑四周的荒島。 任務分配完之后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 伐木隊每天要上砍伐樹木,然后削去枝椏,把原木滾到河流旁,再扎成木排,順流而下,來到馬邑,馬邑這邊有一個專門的碼頭,工人把這些樹木撈上來,用馬和牛拖到螞蟻城當中來,在進入到伐木場當中繼承一塊塊方料,用來建造房屋和其他各種木質工具。 馬邑當地本就有磚窯廠,只是小了一些,而且因為戰亂已經荒廢了,而現在王老漢則拿來自己用,王老漢按照徐偉的說法建設了一個橫窯,上千人不斷打磨磚胚,陰干之后放進窯洞當中,發現一次可以燒的磚頭多了十幾倍。 “還真可以!” 燒了三天再熄火,降溫兩天才磚頭從窯洞中搬出來,徐偉一看這一套流程下來,半個月才制造出3萬磚頭,這讓他從自己日產百萬磚頭的夢想當中清醒過來,認清楚現實了,想要這20萬人,全部住上磚房,沒有兩三年時間就不要想了。 不過徐偉還是想要王老漢擴大生產,最好一次性,出10個這樣的磚窯廠,好歹這就有10條生產線。 但王老漢白了徐偉一眼道:“制造一塊磚頭要挖粘土礦,還要挖黃土,后面還要攪拌均勻打漿,再打磨成磚胚,放入窯洞當中,再燒制成磚頭,從窯洞當中運輸出來,這每一步都需要花費巨大的勞力,先要建造10座磚廠,挖礦的人手,制磚的人手都要提升,怕是要有上萬人。現在又是伐木隊,又是煤炭礦,還有鐵礦,伐木場,石料廠,鐵匠鋪,4-5萬人都未必打得住,哪里還有人手來修建城墻?我們總共才20萬人,還要不要種田了?誰來養活我們?” 顯然王老漢都比徐偉看得明白,在這個年代種田才是第一生產力,連人都吃不飽,想要發展什么工業,不過是白日說夢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