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介于桑干城丟失的經驗,袁尚在得知公孫續的舉動后,立刻傳令所有大小路口關隘的守軍打起十二分精神,嚴防死守! 公孫續當然不會同樣的手段用兩次。 他這次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等! 等南邊袁紹和曹操初戰的結果! 只要那個消息一傳來,袁軍必定會動搖軍心。 到時候他再散布一些留言,袁尚必定會方寸大亂,恐怕就坐不住了。 到那時,就是他一鼓作氣拿下沮陽和居庸關的好時機! 在公孫續攻略幽州的時候,在黃河兩岸的袁紹和曹操可沒有閑著。 二月,袁紹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 他首先派大將淳于瓊、顏良和謀士郭圖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 但袁紹想要渡河,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操所采取的戰略方針,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后發制人。 曹操這種部署,可以說是相當明智的! 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黃河多處可渡,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難以阻止袁軍南下,且使自己本已處于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都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都,后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所以曹操看似處于被動,實則進退有度,能夠比袁紹更好的做出靈活的變動,出其不意。 袁紹讓顏良率先渡河,連戰連捷,將劉延圍困在了白馬,白馬的劉延只剩下兩千兵馬,跟曹操都告急了無數次。 曹操決定親自率領出兵白馬,以解白馬之圍! 這時候,荀攸出來為曹操獻策。 告訴曹操現在袁紹就是為了逼迫曹操的大軍出來,然后率領大軍直接曹軍主力決戰。 袁紹兵多,如果被袁軍主力找到曹操的主力,那絕對不可能是袁紹的對手。 便建議曹操聲東擊西,分散期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后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后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