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天,中午時分。 南軍部演習場,已經按照張巖的要求改造成了室外戰場的模樣。 三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全像素高清專業攝像機,以及數不清多少的最高標準膠片。 這都是《名義》拍攝期間沒有的條件。 《名義》拍攝的時候雖然得到了廉政公署的鼎力支持。 但是張巖當時畢竟還是一個剛出道的新人。 因此當時拍攝的時候,雖然老爹已經盡全力去找更好的拍攝設備了。 但是當時用的各種攝像機、膠卷、打光設備之類的,在國內也只能說得上的中等偏上。 因此,《名義》這部劇,在張巖看來,如果能夠換用更好的設備來拍攝,還有可以改進的進步空間。 當然,有但是也只有一點點。 越是高質量的設備其實每次帶來的提升越小。 比如說50萬的攝像機,拍攝出來的效果是60分。 升級到一百萬的攝像機,拍攝出來的效果是90分。 升級到兩百萬的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是95分。 那么再升級到五百萬的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可能就是99分。 最后升級到一千萬的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那也不過是99.9分。 這就是邊際遞減效應。 越貴的東西,質量越好的同時,性價比也會相應的降低。 不過這次張巖要的是力求完美! 不考慮性價比,只考慮性能。 沒辦法,《名義》給他前前后后帶來了3個億的收益。 《那兔》的在各大網絡視頻平臺上的分成收益也達到了恐怖的4.3個億。 加起來這就是7個多億了,這些錢要是不用來買更新換代各種設備。 那簡直太對不起那么多支持他的觀眾了。 因此在《亮劍》開始拍攝之前,張巖就讓老爹到全國各地,乃至是到國外。 購買了一套目前世界上可能是最頂尖的電視劇拍攝設備。 為的就是能夠拍攝他心目中完美的好電視劇。 全套設備購買下來,花了將近一個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