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曉荼倒也沒太多心思關心辛良媛如何,反正有淑妃關照,在加上太醫定期問診,況且易氏又不是心腸歹毒之人,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辛氏的年紀……十七歲的女孩子,自己身子還沒長全乎呢,就生孩子, 想想就叫人覺得擔憂。 不過文曉荼也沒有太多閑心思擔憂小辛氏,她忙著女兒的嫁妝和下嫁事宜,實在是分身無暇。 等她忙活得差不離的時候,東宮那邊也快要臨盆了。 哦,對了,杜良媛也懷孕了,就是粥粥的那個女伴讀杜暄妍。 而太子妃易氏, 還是沒有喜訊。 天澤二十九年盛夏,足足比她太子弟弟晚了一年半,溫毓公主錦書才終于迎來了下嫁之日。 女兒嫁人,跟兒子娶媳婦,真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前者是自家白菜被別人給挖走了! 后者是自家豬拱了一顆白菜回來……啊不,是四棵!以后搞不好還會拱更多白菜回來。——怎么覺得有點欠抽?! 天底下的豬都欠揍! 其實文曉荼本不想在這么熱的天兒嫁女兒,可架不住欽天監說這是一整年里最好的黃道吉日,其次便要等到隆冬時節。總不能讓女兒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嫁人吧? 唉,早點就早點吧,反正她已經塞足了避孕藥給閨女,讓她最好二十歲以后再生孩子,再不濟,也得等到十八周歲以后。 為了這個女兒,文曉荼真真是操碎了心! 都說這是黃道吉日,可偏偏這陣子南澇北旱,沒個安生, 皇帝也是好不容易抽出空閑嫁了女兒, 然后又投身到繁瑣的朝政中,連太子景珺都被拉壯丁了。 景珺娶了太子妃之后,就被獲準出閣聽政, 如今也不算是生手了。 女兒三朝回門,狗皇帝都沒露面,想想就叫人郁悶。 好在錦書如今長大了,懂事了,知道父皇忙,也沒有介懷。 因今年北方大旱,哪怕是頤園行宮也比往年燥熱許多,皇帝領著兒子出宮巡視京郊旱情了,文曉荼正琢磨著要不要捐點錢,賑濟一下災民。 雖說之前嫁女,她花錢如流水,但自己私房還有不少錢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