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兩萬人馬去抵御突厥的十幾萬大軍,即使李元景有火繩槍、炸藥包、火藥雷,也不好打呀,突厥全都是騎兵,兵強馬壯、速度極快,李元景僅僅率兩萬人馬,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自從李元景向他請求,由他率軍出征之后,李世民猶豫再猶豫,最終還是擔心,如果不是李元景率軍前往,那別人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抵御得了突厥的侵犯,那樣對大唐邊疆百姓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萬般無奈,李世民只好讓李元景去出征。 望著漸行漸遠的出征大軍,李世民無比擔憂,但他此時沒有別的任何辦法,只能在心中祈禱李元景能安然無恙地回來。 卻說大軍因為京城百姓送別,行軍速度很慢,走出京城沒多遠,就已經(jīng)是中午了。 李元景命令大軍停下,埋鍋造飯,吃了之后,下午又走了幾十里路,李元景就命大軍早早停下來,安營扎寨休息。 因為這次出征非常急促,兵士根本沒有訓練好。 李元景還把準備把這兩萬大軍中的一萬人,編入到薛仁貴的三百人的隊伍中,組建火槍隊、爆破隊、手雷隊、后勤支援隊等,這需要編排和訓練,而這編排和訓練只能在路上邊走邊做。 雖然此次出征很急,但李元景可不打算在什么都沒有準備、安排好的情況下就莽撞地去和突厥硬拼。 所以李元景并不打算怎樣快速行軍,而是邊走邊訓練軍隊。 更重要的是,要讓李元平提前趕到邊疆,掌握突厥進犯的信息,以便李元景能根據(jù)敵情制定對敵作戰(zhàn)方案。 因為此次李元景只帶了兩萬人,而突厥很可能是十幾萬大軍,要想兩萬人打敗突厥的十幾萬大軍,想一對一地和突厥正面拼殺,是沒有任何勝算的,所以必須對突厥的情況了解清楚,選擇合適的地形埋伏,打突厥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情報工作就成了此次抵御突厥的重中之重。 幾乎可以說,這次戰(zhàn)爭的勝負就決定在李元平的情報工作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