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山西地界隱隱有著即將丟失的預兆,海軍的這幫家伙知道機會來了,而太城的丟失就是最好的引線。 太城和常山丟失以后,米內光正在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示意下向內閣提出南下政策。 內閣的那些大臣都知道,他們的國家資源極度匱乏,東南亞的橡膠和原油都是島國政府急需的戰爭物資。 若是出兵占領東南亞,島國政府就可以大量掠奪橡膠,原油等戰爭屋子,節省一大筆外匯用,極大緩解島國政府的財政狀況。 這個提議很快便被送到鬼子天蝗手上,一邊是已經日漸衰退,連吃敗仗的陸軍,一邊是提出新政策,可以緩解財政狀況的海軍,鬼子天蝗自然是同意南下。 除此之外,另鬼子天蝗更加心動的是,一旦執行了南下政策,他們強大的海軍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前島國海軍的總排水量是世界第二,僅次于英吉利,強大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華夏和島國戰爭中,島國海軍除了在淞滬會戰中揮了一定的作用,在后來的幾次大型會戰都是鞭長莫及,只能在一邊當看客! 這種情況對于擁有強大海軍的島國來說,絕對是極大的戰略浪費。 也就是因為這個,島國海軍部早就無法容忍,空有強大的實力,卻只能作壁上觀! 若是一直這樣繼續下去,這就意味著島國海軍部將錯過這次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戰! 在當前狂熱的****戰爭洪流下,這對于那些急于為國拓疆、建功立業的海軍少壯軍官而言,絕對是不可以接受的。 歸根結底,北上南下之爭,其實就是島國陸軍與海軍之爭! 島國陸軍一派堅決主張北上,與德意志東西夾擊蘇軍,從陸地上控制亞洲島! 而海軍則堅決主張南下,先席卷東南亞,為帝國攥取到足夠的橡膠、原油等戰略物資,然后掉頭向東與丑國在太平洋進行戰略決戰。 現在陸軍在華夏戰場根本取不到什么太大的優勢,而戰爭又及其消耗資源,因此才會出現現在的情況。 米內光正笑著看向東條雞:“首相大人,我們國家的物資有多匱乏想必你不會不知道。” “時代在變化,我們的政策也要隨之變化。”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你們陸軍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戰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略懂資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