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3章 巫術儺祭-《聊齋狐婿》


    第(1/3)頁

    西村離城約十里,因位于東湖西,也稱湖西村。

    村落建于古城之中,四周留有土城墻,相傳此城是戰國時楚王囤兵之地。

    一眼望去,村東土墻被雪覆蓋。

    保正領著幾位村老在門口迎候官民,身旁左右另有幾個穿戲服的村民,    手里都拿著一張鬼頭面具。

    此面具所繪鬼臉,包含六種眾生相,筆線夸張,表情豐富。

    楊萬山被面具吸引,轉問劉彥:“他們手中面具作何使用?可是祭祀佩戴?”

    劉彥伴望穿戲服、持面具的鄉民,想起‘小時候看人跳儺舞,    被娘親扯回家訓斥’。

    說:“村民手里面具,乃‘跳儺舞’時所戴,名曰‘儺相鬼面’……”

    萬山耳聞,大概明白與祭鬼神有關。

    以為那群村民都是民間神漢,想借今日祭祀城隍賺些銀錢,便沒深究其中淵源。

    其實,那一張張‘儺相鬼面’背后大有來歷。

    最早可追述至炎黃蚩尤逐鹿之戰。

    相傳‘儺祭’,起源于巫術禮儀。

    與巫祝‘以舞降神’相通,自三皇五帝便有,乃古代先民禮神之法,周禮祭天多用‘巫術儺祭’。

    春秋時,楚越交戰前,都要先跳儺舞。

    小則百眾一起,大則千眾起舞,根據交戰大小來定。

    眾儺人在軍陣前一通作法后,便將自己作為祭品,獻祭給鬼神。

    鬼神飲他們血氣,    吞人魂,口中咀嚼能吐出大小鬼助戰。

    如此眾將士氣勢大振,在鬼神相助下,    聚合血氣、煞氣、殺氣結為山河之勢!

    人發殺機,鎮壓真空,地仙望之膽寒,天仙看到退避,無有真修敢涉足戰場!

    眾士勢為一體,疆場拼殺更無懼生死!

    此名曰‘儺人戰法’。

    《青竹雅集》內有一篇提到‘儺人祭鬼神,請鬼神助戰’。

    徐玄在文中說:“春秋戰事,多用詭道,上古之戰,多用鬼神。”

    “五帝戰爭之宏大,超乎后人想象,戰事一起便是人發殺機,天星搖擺,鬼神驚懼。”

    “自齊天子滅楚巫、殺儺人,破五大巫部之后,此戰法巫術便絕于后世。”

    “傳下來的儺儀,失了其中‘法術’,只剩下古老禮儀和祭祀鬼神的舞戲。”

    西村鄉民有一半是越國儺人之后,因此他們大多都會跳儺舞。

    不務農時,    村人就會結成戲班,去各縣各鄉跳儺舞,    為百姓祈福去病,賺個百十文錢,貼補自家。

    村東野地城隍廟乃是他們祖輩修建。

    聽聞官家要來祭祀,村中少壯儺人自發獻舞。

    此時村口,保正與官家說起‘村民之意’。

    陸侯擔憂‘巫漢禮儀有沖儒家禮祭’,轉問劉世才之意。

    劉彥觀一村民手中‘儺相’說:“孔夫子所尊崇的周禮,是從巫禮儺儀脫胎而出。”

    “儺儀之法傳承自巫禮,可視作周禮之長兄,如儒家禮法之父。”

    “今日父子同禮鬼神,有何不可?”

    “何況百姓自發禮神,官家當順應民心才是。”

    “嗯嗯……”

    周縣丞等官吏各都認同。

    陸侯解了擔憂,讓村民前去準備,承諾禮祭之后封賞他們十兩銀子。

    眾村人甚是高興,回村呼兄喚弟,叫來更多人一起禮神跳舞。

    這時,一滿頭銀發的村長者上前,對劉彥拱手:“先生可是劉世才?”

    劉彥還禮道:“正是晚生,老翁如何知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三原县| 陈巴尔虎旗| 黔江区| 达孜县| 新平| 北京市| 象州县| 若尔盖县| 达州市| 武汉市| 仙居县| 大厂| 榆中县| 饶平县| 兰溪市| 育儿| 会泽县| 湖南省| 金寨县| 灵石县| 平凉市| 视频| 登封市| 商都县| 新宁县| 涿州市| 东兰县| 靖远县| 蓬安县| 兴化市| 旺苍县| 托克逊县| 苏尼特右旗| 方城县| 筠连县| 荣昌县| 天门市| 陇川县| 剑阁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