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記住,你二人去了便跟隨晉王,以他為主,不必再回來了。本王這里也待不久了,待晉王千歲稱帝后本王便要告退,回京城王府養老了,你二人今后當好自為之。” “王爺的話我二人都記下了,王爺對我二人恩重如山,我二人此去晉軍為將必不墮了王爺名頭。” “好!去吧!”楊林說完對二將揮了揮手,二將跪拜后起身離去。 整個帥府少了這兩將后,頓時顯得格外冷清和空寂。 “唉!是時候作一個不問世事的富家翁了。”楊林長嘆一聲自言道。 京城皇宮文和殿。 經過楊素大規模的整肅京城政壇后,議事殿內朝議的大臣無論文武基本全都換成了太子黨人。伍建章等幾位開國國公等在楊勇登基之后便很少再上朝了。而太傅宇文述更是直接請辭太傅一職,告老回家了。頂替宇文述太傅職位的是原太子府楊勇老師李剛。只有那左丞相高熲官聲斐然加上本不是晉王黨人才未受到楊素等人的排擠,只是每日上朝時話語更少了。手中的權利也逐漸被右丞相韓洪奪取,高熲也不去爭,每日上朝如同看客一般。 “諸位愛卿,晉王大軍已經過了潼關,北路也過了朔方城了,眼看就要圍城,卿等都別悶著了,可有辦法阻止其向皇城逼近?”楊勇再也坐不住了,也顧不得帝王矜持起身問著階下一眾低頭不語的大臣們。 “陛下,晉王大軍以馬軍和車軍為主,機動性極強,我京城禁軍和外藩勤王之軍皆不宜出城野戰,當避其兵峰,以守城為主。”又是近段時間頗受重用的右丞相韓洪搶先答道。 “守城!又是守城!這兩個字聽得朕耳朵都起繭子了。難不成讓朕只作這皇城內的天子?”楊勇沒好氣的怒呵著。 “皇叔可有好計退敵?”見群臣被自己的震怒給嚇住更不敢再言,楊勇便直接問向楊素。 “陛下,老臣之意還是先以守城為上,靜觀其變為宜。”楊素無奈只得出班奏道。 “哦?怎么個靜觀其變?請皇叔教朕。” “陛下,數日前頒旨晉陽李淵令其出兵擊河東,李淵已經答應下來。京城只需守上數日,河東必然生變,屆時圍城晉軍定會馳援河東,到那時皇城之危便解了。” “呵呵!”楊勇竟被楊素這番話惹得苦笑不迭,接著道:“皇叔難道老眼昏花了不成?晉王大軍可是百萬之眾啊!那北地晉陽人口稀少,能有多少人馬去打河東?又能吸引幾個晉軍回援河東?實屬杯水車薪,何能解朕之危?” 楊素頓時語塞,尷尬不已。 兵部從事宇文愷趕忙出班奏道:“陛下,天下生變之地何止河東一處?我皇城晉軍只需守住數日,形成僵持之狀。先不說百萬晉王叛軍糧草難以維系,就是其原所占中原諸王之地也有余孽襲擾其后。臣請陛下出密旨到兩處,這兩處勢力接旨后定然全力攻打晉王叛軍,我皇城之危頓解。” “哦?宇文愛卿可詳述之,朕洗耳恭聽。”楊勇聽了宇文愷之言后,頓時眼前一亮,忙追問道。 “陛下一封密旨給那荊襄大梁王蕭統,讓其出樊城以攻洛陽。此舉不管成敗都將使一部叛軍回援洛陽。再一封密旨去往南陳,與南陳后主言明出兵北渡長江,攻擊中原楊廣新占之中原腹地。若是解了我皇城之圍,便將江淮一地劃歸南陳。臣以為只要這兩處能出兵,晉王叛軍必將退出潼關回援中原。” “嗯!不錯。”楊勇聽了宇文愷之言后臉色變得好了起來,不再驚慌不定了。 “陛下,不可!老臣有奏。”原本一副萎靡之狀的左丞相高熲聽了宇文愷上本策略后,大吃一驚,再也無法冷靜,趕忙出言反對。 “高相有何奏?但講無妨。”楊勇有些不耐煩的應付著說道。 “陛下,若是要陳國出兵只需應其所請,兩國達成友好互不侵犯即可,何必割讓江淮土地呢?老臣絕不認同。”高熲一臉怒色的答道。 “嗯!高相所言極是,朕自有主張。”楊勇故作平靜的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