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瓦崗山。 巡視完永濟渠建造進度和質量后,楊二從河間府凌敬那里乘船返回瓦崗山已經有兩天時間了。這天午后梁師泰帶著從洛陽來送密函的軍情處百戶官來見楊二并遞上王德親書的密函信。 “呵呵!徐績這人確實與眾不同,觀人觀其心,頗知我意。不過就算如此他又能奈我何?”楊二將密函放在桌上,來回走了兩步想了想后,提筆在一錦帛上寫了一封回信交于送書來的百戶手中,叮囑道:“此信務必小心在意,親手交于王德,讓他轉告杜伏威大人只需按信中所言去作便是。師泰留他住一宿,明日派兩個身手好的兄弟護送他回洛陽。” “是,主公。”說完,梁師泰便領著這名百戶官下去休息了。 看著兩人離去的身影,楊二陷入沉思中。現在的局面越發混亂了,猶如一團亂麻般。原本自己僅是因永濟渠跟山東唐壁一家相爭的局面,現在驟然成為了眾矢之的了。自己想在亂中既開新渠又能順勢將勢力切入中原各州,行削藩之計。不想一條新渠竟也成為藩鎮利用的對象,特別是將被智計百出的徐茂公代表的反叛勢力用來做大自身的一個良機了。那王世充也正可利用起來將自家做成中原獨大。真是各算各賬,個人心里清楚啊! 一邊思索,楊二一邊回到自己房中。 看來,已是到了動用自己主力出擊的時候了。楊二心中作出了形式的最新判斷后,來到桌案旁提筆開始書寫調兵命令。 第一封命令是寫給潞州裴世矩的,寫好后粗略的看了一遍后,放在一旁。 第二封書信是給潼關的靠山王楊林的; 第三封是寫給冀州牧宇文化及的; 第四封寫給東萊王博的。 原本還想給京城的父皇寫一封的,但寫了個開頭,楊二便棄筆了。心想,寫與不寫都一樣,父皇看到王世充的諸王聯署奏折后是什么態度現在已經不重要了。現在要為了自己全力打拼,不再看他人眼色。 楊二現在已經跳出了親情的桎梏,徹底想通了,什么禪讓不禪讓的,一切都是虛的,在當今大隋藩鎮林立之際,就算經禪讓太子楊勇登基稱帝又能怎樣呢?那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皇帝而已。楊二現在要做的是用最強硬的手段,掃平藩鎮勢力,掃滅徐茂公、楊玄感等這股江湖風塵,讓天下百姓真正認同自己才是實際的皇帝,這才是實打實的皇帝。 “仲堅,把這四封信選派最得力的心腹家將立刻送出。” “是,世兄,小弟立刻安排。” 先不表洛陽藩鎮會盟,只說潞州司馬裴世矩接到楊二密信后看了大吃一驚,事關重大,趕忙召集主簿裴蘊、軍情處指揮使劉文靜、鄭鳳熾、大將李景、童環、后勤部的兩位處長楊興和陳田到府衙作戰廳開會。眾人得到消息后一刻不敢耽擱,立刻放下手中事務趕到作戰廳。 “各位大人,老夫剛接到主公十萬火急送來的書信,各位先傳看一番再說。”裴世矩表情極為嚴肅的說道。 “大人主公這是信不由大驚。 “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潞州中軍大營現有精兵15萬,正可一用。” “請大人吩咐,我中軍大營將士早已枕戈待旦。恰逢講武堂春假,數百年輕軍官正可在此戰中鍛煉一番。”李景興奮的大叫著。自己手下一班青年將領們每日都在纏著自己,要調往有仗打的地方去,自己正為這發愁了,不想全面大戰即將一觸即發了。 “好!各位都已看過主公親筆手書,按照主公之意,我等在這河東待的膩了,該到中原去看看了,那里才是我等施展手段的地方。下面老夫命令:一,著潞州中軍首席大將李景選10萬精銳騎兵,以鄭鳳熾大人的商隊為向導,經中條山小道前出至平陸縣城,秘密待機渡河南下陜縣,奪取函谷舊關,斷攻潼關之洛陽反叛聯軍的退路,務求與潼關靠山王一道將聯軍剿滅在兩關之間。何時渡河?等候主公將令,明白嗎?” “是,末將明白,偷渡中條山小道,伏兵與平陸城外,待命渡河奪取函谷關,阻截洛陽軍退回洛陽之退路。” “嗯!道興將軍此去全在一個“奇”字,全軍到了平陸便要隱沒于山中,切莫讓洛陽守陜縣之軍察覺了,主公特別提及對方軍中有一極擅用兵的軍師老道名叫徐茂公,此人在江湖中也頗有名氣,此戰勝敗權杖將軍了。” “大人放心!末將自會小心行事的。” “好!第二,著主簿裴蘊前往太行郡為行軍主帥,華公義為副帥,率太行郡諸將領及20萬太行晉軍主力到澤州濟源縣駐扎待命出擊。” “是,下官領命出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