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哦?如此說來,那楊廣小兒一定會調河東潞州大營兵馬馳援澤州。我晉陽如何能在其中獲取便宜呢?”李淵不由得又問著自己的女婿這個問題。連連被那晉王小兒算計,使得自己實力大損,早就形成了郁結之氣,不能釋懷,總想著找一個機會好好治治晉王這個小輩。 “岳丈,小婿于路都在尋思著,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的好至少能從河東搶得些人口回填我晉陽人口之缺的。小婿早已打聽清楚了,晉王已將手下精銳白馬義從營2萬人馬調去了澤州守衛河防。今潞州大營僅剩宇文成都的中軍和雄闊海的先鋒大營兩處人馬。我唐軍可以抓捕南逃民軍為借口,大軍南下河東郡大寧、蒲縣和霍縣一帶,趁其不備順勢裹挾十數萬百姓而返即可。小婿料他深陷綠林紛爭,不敢在分兵與我晉陽為敵。不知岳丈認為小婿之計可行否?”柴紹將自己在返程路上便思慮成熟的計策合盤倒出。 “嗯!此計不錯。明日當于議事廳與裴寂等大臣商議后再定,你一路辛苦,快些回去休息吧!”李淵并沒有馬上作決定,還是覺得要問問自己老搭檔裴寂等人的意見,穩重一直都是他的特點也是特長。 次日,唐國公府議事大廳。 李淵將昨日柴紹帶回的消息以及初步的想法向與會的幾位心腹大臣訴說了一遍。裴寂、竇威、竇抗、唐儉、溫大雅、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等文武聽了也都議論不已。武將們都堅決要求出兵,在他們眼中就如同去河東北部幾縣踏青般輕松。以裴寂為首的文官們倒是有些猶豫,紛紛看向裴寂。 “唐公,下官以為兵是一定要動的。一則去冬我唐兵并未與突厥有大的沖突,兩軍相安無事,我唐軍正可以此作為練兵,讓軍士們松松骨;二則確是機會難得,我唐軍并不深入南下,僅在邊界幾縣擄掠些人口,他晉王原本理虧在前,料他也不好向我動兵;三則也顯顯我唐軍的兵峰,莫要仗著自己身份再小覷我。不過。。。”裴寂說完這些,仿佛又陷入了思考中一樣,攆著白須低頭暗想著。 “裴尚書,難道還有何不妥之處嗎?”李淵聽他說的三條都有道理,但又未說完,忙輕聲追問道。 “不過,嗣昌所言的出兵理由蒼白了些,畢竟還有皇上的勸解口諭在前,這口氣唐公當初也是忍了的。若是反復了,在皇上那里須是不好交代。”裴寂這席話一說完,不光李淵連連點頭,在座的眾人也聲說是。 當初,文皇派欽差過來做唐公和晉王的和事老,可是帶著好幾個優惠條件來游說李淵的。從經濟利益上是給足了李淵面子的。李淵可是當著欽差宦官的面,簽字畫押不再追究失民一事的,確實不能反悔的。 “唐公,本將有一計可為我唐軍南下借口,出師有名。”就在大家都覺問難時,李淵最為依仗的大將劉弘基大聲叫了起來。 眾人聽了也都看向劉弘基將軍,這劉弘基身為大將也頗具謀略,乃是李淵手下軍中第一人。 李淵也不由得驚異的看向劉弘基,問道:”弘基將軍有和高見,快快道來。” “我唐軍中也多有異族將士,不若挑選數百人伴作突厥流寇,分作十數股,分散潛入我與河東郡交界處各集鎮騷擾百姓,我唐軍便可借圍剿流寇之名先剿滅我地界中的一部分,然后順勢進入河東郡幾縣追擊或以剿殺為名將這幾縣百姓虜回即可。”劉弘基見眾人都望他,便急忙將心中所想說出。 “不錯,好計!只需再完善些細節。呵呵!”裴寂聽完最先拍手叫好,這條計策在他眼中堪稱完美,朝廷、晉王等處都說得過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