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父皇,兒臣愿將潞州產(chǎn)解鹽之3成用于交換河?xùn)|地下之所出3成鐵煤,那7成鐵煤歸于工部鐵司。兒臣留下的3成鐵煤也是為了河?xùn)|發(fā)展之用,非是兒臣私產(chǎn),所有消耗皆有名冊賬目,隨時供工部大員查驗。”楊二見父皇還在猶豫不決,于是拿出了心中那冠冕堂皇的預(yù)案,離開潞州時曾和二裴仔細算過,壟斷大隋鹽業(yè)并非長久之計,還易落人口實,反有損晉王府聲譽,不如主動獻出3成給朝廷,以堵他人之口,再說加大點產(chǎn)量就能彌補那3成之失,于己本不傷一毫。若能換回3成鐵煤用量那是非常劃算的,再說了鐵煤的產(chǎn)量可是掌控在自己手上的,自己的3成到底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此言一出,只見殿中諸臣子們盡皆點頭以示認可晉王所說。那楊素、郭衍等人也不置可否,畢竟3成鹽稅歸于國有,將大大緩解內(nèi)府各方用度,朝中中書省各級官員無不歡喜。門下省諸臣還在沉吟不決,小聲商量著,不時看到有人點頭稱是,他們在想貌似可以這樣操作,自己不花一分錢還占了大頭,怎么都不吃虧。再說,以晉王身份如果上書他父皇老子,向工部鐵司索要鐵石,難不成不給付?還得搭上長途運送的人力車馬用度,不劃算,不如直接留給他3成就是。 “眾卿對晉王所言可有異議?高卿?郭大夫?”文皇見眾人只顧各自私議無人站出說話。于是點了丞相高熲和光祿大夫郭衍二人的名字,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他二人代表的就是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意見,如任一人有異議,文皇則不得不拒絕自己次子的想法。 “回稟皇上,老臣認為晉王殿下所言可行。那河?xùn)|郡據(jù)長安不遠,如若在晉王治下能夠獲得發(fā)展,于京師于司隸、中州等地皆受益。”丞相高熲本來不是兩黨之人,但就事論事還是偏向了晉王一方。文皇聽后也是點頭贊許狀。 “回稟皇上,微臣,額-微臣沒有意見,可讓晉王殿下就提議在河?xùn)|試行。如若于我朝不利,屆時還請皇上收回晉王權(quán)限為宜。”見滿朝幾無反對之聲,高熲也先表示同意,自己就范不著逆了眾人之意,特別是皇上已表露出對晉王的贊許之意。于是就順著話音說出了自己的建議。但并不說死,保有反擊后手,只說“試行”。 “好,皇兒父皇就準(zhǔn)了你的想法,準(zhǔn)你保有河?xùn)|鐵煤3成用量,其余皆運回內(nèi)府。還有,皇兒說的那3成的鹽稅要從前兩個月算起。呵呵!”文皇心情愉悅,早就在打兒子鹽的主意了,就是礙于顏面不好說。沒想到今天兒子自己主動說出來了,那就連上兩個月的一塊補上,豈不開心。見皇上笑了,眾文武也都大笑起來。 楊二只得無奈的搖著頭,做苦笑狀。 此事議畢,接下來又有幾位大臣上本。但皆是小事,楊二心思早已不在朝堂之上了,他現(xiàn)在正在對面武將班列中找尋一個人。 政事堂朝議總算結(jié)束了,文武大臣們各自結(jié)伴有說有笑的走出朝堂大殿,然后各自散去。 楊二跟在一群武將后面急追幾步,大聲呼道:“忠孝王伍大人且請留步。” 武將從中一老者轉(zhuǎn)過頭來,見是晉王殿下追來,忙停步抱拳作揖道:“呵呵!殿下今日朝堂之上心想事成,得償所愿,不趕緊回府慶賀,喚老夫又有何事呀?”這員白發(fā)老將神采奕奕,精神矍鑠,正是那大隋開國元勛九柱國之一的伍建章。 “伍老將軍,本王有禮了,此地不是說話處,可否移步貴府詳情相告便知。”楊二非常尊重這功勛卓著且剛正不阿的老將。 “呵呵!既如此老夫就請殿下到府中一坐便是。”伍建章還是非常愿意結(jié)交這個年輕有為的王爺?shù)模谒壑羞@位二公子勝過太子楊勇太多了。 兩方車仗聚作一塊慢步駛向忠孝王府。剛到府門前,就見一年輕驍將出門來迎。伍建章忙將此人引到楊二面前,介紹道:“殿下,此為老夫之子伍云召是也。還未出仕,就待明年開科武舉時登場獻技。老夫親授家傳伍家槍法,就算不得狀元,那三甲之中必然有他一份。”伍建章?lián)崦@頜下飄飄白須頗為得意的說道。楊二看向那伍云召,心說這就是那隋朝第5條好漢啊!果然儀表不俗,一身白袍,身手矯健,年歲似比自己大5、6歲,楊二見了不住的點頭。那伍云召見是晉王殿下到來,誠惶誠恐的趕緊打拱作揖行君臣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