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安北四街,宋國公府。 宋國公賀若弼,大隋開國名將,因功受封國公,其字輔伯。他世代將門,高祖父賀若伏連、曾祖父賀若統、父親賀若敦都是北周大將。賀若弼文武全才,既“驍勇便弓馬”又“解屬文,博涉書記”。此時,賀若弼愛習書法,正在家中書房謄寫一篇前朝名文。今日下朝過早,他精心準備數日謀寫的一篇《討南陳十策》前日即已上蔬皇帝。結果太子臨朝聽政卻恍若不知,從未在廷議中提及。賀若弼對此極為不滿,心中忿忿不平,今日早朝正待當庭啟奏言及此案,卻不料太子只論了幾個議題便以困乏為由匆匆結束了廷議,這讓賀若弼老國公無比的憋屈。朝堂之上文臣居多,似他這種武將排列朝堂前列者并不多。涉及武事不便與文臣說起,開皇三年來,文帝歇兵養民,馬放南山,若與文臣提及動兵一事,文臣們包括高熲、韓洪、劉妨等眾臣皆不喜。 下朝后,回到家中避入書房,心中煩悶,不見外人,只寄情與前人書法臨篆之中,以解心中郁氣。 此時,管家取了一壺新茶輕聲步入書房,賀若弼已見輕聲問道:“又有何事?”管家放下茶壺,上前遞過一張名帖。 “哦?左庶子晉王府少卿張恒來訪是為何意?”賀若弼放下筆,端起新茶,正欲品嘗,突然眼中一亮,吩咐管家 “請張大人到前廳安坐,我稍候即到。”管家聽言,退出書房前去待客門房迎張恒去前廳。 張恒入得前廳并未坐下而是立身左右環顧。張恒身為朝廷左庶子,監督百官為要任,這開國國公則不在其職責范圍之內。迫于身份平素少于國公柱國級別的大人物交往。但這宋國公不同,這位賀老爺子自嗣有大功于隋,狂妄不羈,在眾多開國武將,如韓擒虎、史萬歲、魚俱羅等人皆不受文職時,賀若弼仍向文帝討要了右仆射一職,更在坊間以宰相自居,多有譏諷文官無能之言。張恒知其性格,以職務之便多次將各司局上陳其“不尊上,貶文臣”之罪狀壓下,有時更是暗自交給宋國公府中,已示提醒。國公府家人亦多次代表國公送上回禮以示感激,故張恒與這宋國公府關系甚密,但有礙于身份從未親踏過賀府。 “這賀老國公世人皆稱其賀瘋子,看著居家擺設,卻如同文人墨客一般,哪有半點瘋狂之狀。”張恒自顧端起茶杯輕嘬一口,正欲放下。就看一長須老者推門而入。 “張大人見諒,老賀我迎接來遲矣。”賀若弼進門即雙手抱拳施禮道。 “賀老將軍此話差矣!下官不告而至,多有唐突,還望老將軍見諒。”張恒面帶笑意立刻回禮道。 “張大人,請。”賀若弼伸手作請字說道,順勢在主位坐定。 “張大人深知我賀某性情直爽,常口不擇言,無意間得罪人是常事,多得大人遮護,少了諸多麻煩。多曾想到貴府當面拜謝,不想今日卻得大人親臨鄙府,賀某就此再次謝過了!”賀若弼再此拱手作揖道。 張恒回禮畢,說道:“誰不知老將軍忠心可嘉,且心直口快所言皆為無心,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是一笑而過。區區小事爾,不足掛齒。到是下官今日來此有一要事,唯老將軍國公方能相助。”說完,張恒端起了茶碗,輕吹了下茶沫子。 “張大人客氣了,汝知我性情,莫讓我猜,只管說來,若是賀某能辦之事,自不推卻。”賀若弼看著張恒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