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的3日。制鹽所需的各種材料、設備以及運送的馬車等,在裴蘊到崗后變得更加有序了起來,裴蘊甚至還懂一些工具的制造,比如特制的大鐵鏟以及用于過濾的設備紗布等物。在楊二的建議下,裴蘊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條。楊二對此非常滿意,就等來護兒他們的消息了。 終于在第5天午后,大帳外等來了來護兒的親兵隨從并帶來了口信。親兵隨從將古潞村及解湖池的情況詳細向楊二等人做了匯報。加上裴世矩從潞州府尹哪里得來的信息。楊二對現在的古潞村和解湖有了大致的了解。 楊二對裴世矩、裴蘊、李景和翟讓4人說道:“看來古潞村可在其基礎上打造成一個軍營,能容下至少2000人入駐。用水是個問題,需要想法解決,大家議一下。另外,古潞村距湖水不遠,我原本想古潞村為依托在村外挖建曬鹽池,但周邊沒有石料,不好解決。裴公可有其他辦法?”楊二說完看下4人,最后眼光落在裴世矩身上。他是本地人,何處出產石料他應該知道。 “王爺,取水一事倒是不難。可在村中挖幾口深井就可解決。但這石料建曬池頗難辦。這河東一處盡是沙山土山,要取石必須往東前往太行、王屋二山或往西至華山,兩地皆遠不宜行。”裴世矩低頭攆須緩緩回答著。 楊二對此贊同,點點頭,就算猜到了石材,太遠了運輸也成問題。 “王爺,非得建池曬鹽嗎?可否用其他容器盛水曬鹽,比如可購買、打造大批鐵鍋,或是其他盛水器皿。”裴蘊此時說道。 “有理,可購買大鐵鍋千口,以木架為座。即可無需挖掘鹽池。錢財不是問題,可由我晉王府提供,可這大型鐵鍋需要特別鑄造,裴主簿可有辦法?” “鐵匠這潞州多的是,可征集鐵匠定制,我方收購即可。只是各鐵匠鋪絕對沒有那么多的粗鐵,這個需要找潞州府尹動用庫存鐵石方行。” “那就勞裴主簿計算下千口5尺以上口徑大鍋需要的用鐵量。本王親自去蔡府尹處走一趟,他府庫中存鐵不夠,我就書信一封往晉陽府找唐國公要。20日內必定解決用鐵一事。” 眾人點頭稱是。 “道興將軍,你明日一早領1000府兵前往古潞村,與來、梁二將匯合并在原有村寨之上修建棚屋,供將士和所有民夫使用。記住男女分置營寨。” “得令。”李景起身答道。 “翟將軍,你帶500親軍及600民夫押送糧草跟隨李將軍前往古潞村,并于路保護裴公安全,不得有失。” “得令。”翟讓起身答道。 “裴公,你隨大隊到達古潞村后即安排民夫工匠勘測打井事宜,等我回來。”楊二轉頭輕聲對裴世矩說道。裴世矩年歲較大,已近40,。楊二不想讓他在隨自己往返潞州,而且可能還要長途北上去晉陽,怕這老裴頭身體吃不消。 “殿下放心,我到之后即刻勘測水源,等殿下回來時說不定已能喝上清水了,呵呵呵!”裴世矩捻著胡須笑呵呵的說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