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酒宴重開,楊二端起一杯酒對二人說道:“二位剛從太子府中出走,現在投靠于本王,認本王為主,我們即是一家。我欲奪取太子之位,他日榮登九五,望二公助我,此酒本王先干為敬,請!” “請晉王放心,我二人既已認主,必將舍命助主公早日君臨天下。但有驅使在所不辭,晉王請!”三人連飲三杯,確認了主從關系。 “既如此,裴公年長當為我之長輩,本王府中一應事務交由裴公打典,屈就王府從事兼軍師一職;道興將軍亦是本王長輩,可為本王招募訓練兵馬,暫領王府平南校尉一職。” 裴李二人起身行禮,道:“謝王爺提攜,我等必將安守本職,替王爺分憂,死而無憾!” “你二人家中父母妻子,我會安排專人直接接往長安晉王府中安置,無須擔憂。”楊二又端起酒杯與二人同飲。 酒過三巡,三人皆醉。仲堅出城尋到來護兒,來護兒帶領親隨家將將三人接回中軍帳中歇息。 楊二酒醒已是次日日上三竿之時了。 裴世矩、李景、來護兒等文武早已在帳中等候多時。楊二洗漱完畢后從內賬走出到案前,“本王昨日心情愉悅,多貪了幾杯,以致今日晚起,諸公勿怪!” “殿下我聽來將軍言,原本主公要前往潼關,何故突然改變路線,徑來到這潞州天堂縣?望主公明言,好讓臣等為主公諫言。”裴世矩首先發言道。 “裴公,有所不知,我此行專為制鹽而來。” “哦?殿下我朝鹽業均被南陳掌控,市面上的精鹽也多為買通南陳守河將官私販而來,且均掌控在官家手中,亦先滿足4品以上官員用度。低級官員和百姓多以鹽石代替,勉強度日。如若得精鹽,當趨王駕往荊襄或是山東,以便向陳國鹽商購鹽。潞州不近海,如何有鹽?豈非南轅北轍矣!”裴世矩說完連連搖頭,感嘆自己未能早投入晉王門下,以致王爺作下小錯。其余眾人,包括站在楊二側畔的出塵也點頭認同裴世矩的說法。 “呵呵!裴公差矣。潞州雖無海,不得海鹽。但潞州至少有兩種方法可制鹽,且鹽品質,色味遠超陳國之海鹽。”楊二停頓了下,環視了一下帳中眾人。見眾人皆不信其言,便接著解釋道:“其一,潞州鹽石來自北邊山中,其實產鹽石之地即為鹽礦,所采鹽石其實為鹵石,含鹽量很少,可大量開采鹽礦,采用分離之法,將鹵石中的鹽晶進行提煉,即可得高純度精鹽。”帳中眾人聽后都議論紛紛,從未聽說此制鹽方法故顯然不信楊二所說。 “諸公勿急,待本王把話說完,再議不遲。”楊二雙手往下擺,作了安靜的手勢。眾人停止議論,看向楊二聽他下文的第二策。 “提煉制鹽,工序較為繁瑣,使用人工較大,先不宜采用。我便說這第二種制鹽法,稱作“曬鹽法”,即為南陳現在的海鹽制作方法。”此言一出,眾皆轟然。 李景趨身上前,施禮道:“主公差矣,潞州遠離大海,如需制海鹽可前往山東登州,在此無益呀!” “是呀!主公,道興將軍所言極是。依老臣之意不若使用鹵石提煉之法。此法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可通告潞州府尹,發動民眾就地取材節省時間;二是可設置鹽場招募流民為鹽工,可安定民心社會;三是潞州地處長安和洛陽之間,如若制鹽成功,可就近向兩處售賣,減少路途損耗。有以上諸多好處,何必前往山東登州,且登州距關中遙遠,山東之地盜匪饑民甚多,鹽路不通。請主公三思。” “呵呵!裴公所言甚是,本王從無往山東的想法。也不打算以提煉之法制鹽。”楊二笑著說道。只見眾人皆不明其意。楊二踱步到李景面前,微笑著對李景說道:“道興將軍說法亦無錯,登州確實可辦鹽場制鹽,但如裴公之言,路途遙遠,盜匪眾多,即使有鹽也過不來。是為遠水難解近火。”楊二轉身面向大家,繼續說道:“諸公難道不知潞州就有海嗎?”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