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值臘月,天寒地凍,往年這個時候,榆林軍的棉服其實并不能保證,但今年是一個例外,一來是尤振武從西安帶了五百套棉服和一些棉布,參加紅山互市的所有棉服和棉布,也都運到了城中,此外,沿途所有村鎮,一直到綏德米脂,所有的富家和商戶鋪都被搬了一個空,其中就有不少的棉布,也有一些棉花,也因此,保證了原料的來源,最后城中婦女們一起動手,日夜不停的趕制,諸多努力之下,終于保證了在大雪降下之前,榆林軍每一個上城的將士,都有棉服和棉鞋,不至于守城受凍。
尤其是在這樣的寒夜里。
此時,尤振武巡查所至,軍士們穿著棉衣踩著棉鞋,雖然是在寒夜里值守,士氣依然不墜。見到尤振武,一個個都是抖擻。
衣食才是人心穩定的關鍵,不然就算尤振武真的是一個神,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再勇猛的將士也發揮不出戰力。
如果當初西安也能這樣,或許不會那么快就陷落。
每到一處,尤振武都會面色嚴肅的向士兵們點頭,用目光檢查他們的甲胄和武器,詢問一些人的名字和籍貫,以及飯食溫飽和可能的困難。
這個時代,階級分明,皇帝在上,士大夫其中,武人其下,但最下面的還是普通的軍士和百姓,面對尤振武,大部分的軍士都是戰戰兢兢,只恐說錯了話,但也有膽大的,敢于向尤振武直面輸出,不管哪一種,尤振武都會默默記下,以此判斷士兵的性格,以及未來的可用。
結束北城后,尤振武又趕往西城和東門,既是巡查,也是和翟文、孫惠顯商議,令他們也要預防賊人的穴攻之術,選出有眼力、性子仔細的軍士,明日出城,觀察地下的積雪,同時甕聽之人不可懈怠,要時時提防。
在東門時,恰遇上城外的左光先派人射進一封勸降信,釘在了門樓的立柱之上,孫惠顯之子孫漸取下來撕掉揉碎,狠狠扔出城外。
孫惠顯道:「左光先賊心不死,仍然時時騷擾我東門。真是可恨。」
尤振武沉思道:「明知無功,還是連續所做,這應該不是左光先本人,而是劉芳亮的授意,看起來,賊人對于勸降還是沒有放棄,或許,這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以將計就計……」
等到巡查結束,已經是子夜時分,下馬道時,抬起雙手,感覺手背都已經被凍的麻木,翟去病不停的呵著雙手,又捂鼻子,哆嗦道:「太冷了太冷了,鼻子都要凍掉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