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dāng)然是掌柜派馬車送她回去的。 掌柜擔(dān)心她一個小姑娘揣著五百多兩銀子,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才派了馬車送她回家。 “蓉兒,你回來了,吃過午飯沒?”包蓉一進院門,崔氏就立即迎了上來。 “娘,我在縣里吃過面條了,不餓,你先忙。”留下這句話,包蓉匆匆進了她的房間。 將五百五十兩銀子和房契一起放進瓦罐收好。 剛站起來,崔氏就進來了,遞給她一個錢袋子。 “蓉兒,這是今天掙的錢。” 包蓉接過來只掂了掂,感覺重量跟昨天差不多,就數(shù)了五十個銅板出來,然后將剩下的銅板全部倒進瓦罐里收好。 先數(shù)出十文,剩下的四十文全都給了崔氏。 “娘,這個月就先給你和爹每天發(fā)二十文,等下個月我再給你們漲工錢。” 不是她小氣,實在是,家里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還不到她大手大腳的時候。 “哎——”崔氏開心地接過四十文錢。 “娘,夏收后,鎮(zhèn)上的學(xué)堂收學(xué)生嗎?”包蓉問道。 既然現(xiàn)在該買的小樹林和鋪子都買了,現(xiàn)在她手里還有一千九百兩,供包義林讀書,那是綽綽有余了。 “不知道,要不咱們明日到學(xué)堂問問?”崔氏搖頭說道。 村子里雖然也有人在鎮(zhèn)上讀書,可無論是老崔家,還是老包家都沒出過讀書人,對于讀書一事,崔氏還真不懂。 “行,明日咱們就去問問。”包蓉點頭說道。 雖然以包義林的年紀(jì),啟蒙太晚,但總比做文盲要來得強。 前世多少八九十歲的老人都還在讀大學(xué),包義林現(xiàn)在還只是個十歲的小孩子,可塑性還是很強的。 要不是怕暴露得太多,她早就開始教包義林寫他的名字了。 對于家里每天都能掙二兩銀,崔氏心中還是有數(shù)的,只要丈夫不把錢都送給包老爺子他們,供兒子讀書,還是綽綽有余的。 娘兩個出了房間,就往小灶房走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