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進入八月底,郊外的疫癥似乎結(jié)束了。 當看到江面出現(xiàn)十幾條漁船時,秦鹿知道,華陽縣的城門開了。 “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嗎?”秦鹿看著表情嚴肅的兒子問道。 韓鏡搖頭,“娘別擔心,我自己能處理好。” 和老師斷開也好,日后免得再被自己連累。 秦鹿取了十兩銀子給他,“在那邊吃喝小半年,既然不肯跟著人家讀書了,也不能落下話柄,這筆錢算是還了人家的辛苦。” 只多不少。 她是真的不在意,反倒是兒子的主意有點多。 按理說,這樣的大事,放到誰家都不會允許一個小孩子做主的。 秦鹿卻愿意給兒子足夠的尊重和選擇權(quán),也是因為有退路。 古代尊師重道觀念極重,韓鏡的做法一旦傳揚出去,日后恐怕會斷了科舉入仕這條路。 她是覺得自己可以教導(dǎo)兒子成才,韓鏡卻有雙重考量,只是并未告知母親。 站在韓鏡的角度,這個選擇做的看似快速,實則萬分艱難。 他對白秀才的感情很深,作為他的授業(yè)恩師,上一世可謂傾囊相授。 說句狼心狗肺的話,當初就算拜到別的老師門下,他照舊能憑借自身的能力官居一品,可最終伸出援手的只有老師。 老師是一個心懷悲憫的人,曾經(jīng)他踏入官場,老師也未曾求過他任何事,只寫信告誡他應(yīng)心懷天下,忠君愛國。 好在他惡名傳出去的時候,老師早已壽終正寢,否則的話定要被自己給氣死。 辭別母親,來到白家。 管家見到他,笑呵呵的打招呼。 韓鏡來到書房,敲了門,等里面人應(yīng)允,才推門入內(nèi)。 “老師!”韓鏡走上前,規(guī)規(guī)矩矩的行了弟子禮數(shù),“弟子是來與老師道別的。” 白秀才原本帶笑的表情一下子愣住了,“可是要出遠門?” 韓鏡搖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