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吉時已到……” 正在這時,宗玉走上了廣場上的高臺,朗聲高呼: “修自身之道者,賴先圣之典也。誦上圣之金書玉誥,明己之本性真心……” “太玄觀天官賜福齋醮法會,現在開始!” “有請醮壇高功,扶搖子道長……” 這次的法會中,宗玉擔任“都講”執事,負責唱贊導引,也就是所謂的典禮主持人。 廣場上一萬多名觀眾,聽到扶搖子道長即將出場,立刻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三十六名道士從三清殿急趨而出,按照天罡北斗之數站好方位。 他們頭戴道冠,身著法袍,手中分別持著笏板、如意、法印、令牌、鐘磬、木魚等法器。 這些人是法壇執事,也是法事的儀仗隊和樂隊。 又有兩行隊伍高舉法旗,緩步而出。 旗幟上繡有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熊虎龜蛇。 圍繞著法壇巡回三遍,各自站定。 這是借用諸天神靈神獸之威,令無干人等退讓的意思,又稱為“凈壇”。 下一刻! “嗡……” 七十二聲黃鐘震蕩回響。 旗幡獵獵飄搖,香煙裊裊,鐘磬之聲齊鳴。 在場的上萬名觀眾,盡皆噤聲不語。 楚陽緩緩走出。 頭戴天師冠、髻插碧玉簪,身穿乾坤衣,腳踏御空履,左手搖著六合金鈴,右手抱著七星劍。 在八行九列七十二名道士的護衛下,徐徐向法壇走去。 神龍帝國號稱“禮儀之邦”。 所以對禮節、儀式感極其看重。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戎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春秋正義》云:“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也是“華夏”一詞的由來。 在所有的禮節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 《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到了現在,祭祀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具體表現。 讓人慎終追遠,不忘初衷,既記得目的地,也不忘來時路。 太玄觀的這場齋醮大典,是法事,更是祭祀。 所以森嚴的儀式必不可少。 被這樣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持著手機直播的姜穎然,感到自己身上寒毛一根根地豎了起來。 網友們更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了敬畏之意,連彈幕都忘了發。 在場的所有觀眾,懷著不同心思的各色人等,都呆呆地站在原地,瞪大了眼睛看著楚陽,一步步走上法壇。 楚陽誠心敬意的點燃了一百零八柱信靈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