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此同時, 關中更多的遷移百姓到來, 讓西北三道幾乎忙的腳不著地,所有人都在連軸轉。 便是高水寒,在來到此處之前,也是剛剛才從新軍第一軍辦完了事情。 “節度衙門已經準備,要對吐蕃動手了,某來看看,各項物資儲備。” 高水寒平靜的回了一句。 是的。 沒有錯。 在吐蕃人突然來襲,焚毀隴右為征伐大軍囤積的軍糧之后,高仙芝離開隴右返回安西之前。 王忠嗣與其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個時辰的閉門會議。 會議之后,兩人便定下了不日舉兵征討吐蕃的決定。 這項決定,目前只在西北三道軍方高層中傳遞。 高水寒原本有心建議,等到關中百姓都遷移完畢,西北三道逐漸穩定下來,并且發揮出那些遷移百姓的力量,新軍操練成型之后,再對吐蕃發起攻勢。 谷蕦 但回頭想了想,高水寒覺得這是王忠嗣和高仙芝要反其道而行之, 做出的決定, 便沒有將反對的話說出口。 按照他的猜測,如果沒有錯誤的話。 王忠嗣和高仙芝就是要選在西北三道看似如同一團亂麻的時候發起攻勢,就是為了麻痹吐蕃人。 因為在這個時候的吐蕃人看來,此時的西北三道是不具備進攻條件的。 有無數不斷到來的關中百姓拖延西北三道官府行政力量。 剛剛開始并持續進行的軍事改革尚未完成。 秋糧耕種近在眼前。 一條條的限制性問題擺在西北三道面前,這個時候調動大軍進攻吐蕃,無異于是將背后的不穩定無限的放大。 只要前線軍隊,稍稍的出現戰損,必定會影響到后方的生產和穩定。 而王忠嗣和高仙芝偏偏就是選在了這個時候。 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為的就是要出其不意,打吐蕃人一個措手不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