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正在隴右節(jié)度使府為吐蕃人突然越境,焚毀軍需糧倉的事情而發(fā)怒擔憂的時候。 鄯州城中,已經(jīng)有一批人,幾乎是同時得到了訊息。 這些人,自發(fā)的,沒有任何的通知,默契的聚到了一起。 “諸位,值此西北危難之時,我等身為大唐百姓,西北人家絕不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 一處在隴右鄯州城中,少有的亭臺樓閣、水榭涼亭、綠蔭環(huán)繞的雅院中,一位有著一副好看胡須的中年男人,笑容可掬的說著話。 他的胡須被修剪的很是好看,可以看出每日里都需要家中的侍女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去打理。 在場,除了此人之外,還另有前前后后不約而同到來的十數(shù)人。 之所以此人率先開口,只是因為他乃是鄯州城,乃至于是整個隴右,將糧食生意做的最大的人。 “史兄,你是咱們這班人里頭的領頭羊,你有什么想法,盡管說出來,我們照做就是了。能為西北出一份力,亦是我等應盡的本分!” 有人附和的討好男人。 又有一位身著儒服的老者,笑盈盈道:“懷仁的腦子,是我們這里最靈光的,老朽對懷仁的注意,向來敬從。” 將糧食生意,在隴右做到最大的史懷仁含蓄的笑著搖頭:“只不過是諸位平日里的抬愛而已,要某說啊,身為大唐子民,西北出了糧倉焚毀這等事,百姓們定然是會惶恐的。那我等要做什么?” 史懷仁停頓了一下,環(huán)顧四周眾人。 隨后嘴角微微揚起:“某覺得,自是要為官府盡力,防止百姓生亂。這一次,糧倉被那吐蕃賊子焚毀,我等雖然營生艱難,到如今這糧價,僅翻個個兒,保證百姓都能買到口糧,還是要保證的!” 史懷仁說完之后,再次看向眾人。 同意還是贊成? 他的目光,一一掃過。 先前開口的儒服老者,善意的點頭:“懷仁此舉,頗有先賢遺風,仁德為民,老朽敬佩!” 這時。 自是有人開始出謀劃策。 “鄯州城有節(jié)度使府在,亦有官倉,大抵不需我等助力,可否我等幾家眼下開始調集糧食,送往隴右其他地方?” 史懷仁皺起眉頭:“只是,如此調運,耗費……” “史兄仁慈寬厚,但耗費總不能我等虧上去,運到他處,五……三倍可成?” 提議的那人小聲的試探了一句。 史懷仁是隴右最大的糧商,如果沒有他的同意,余下的這些人很難做成這筆生意。 史懷仁沉吟良久,而后方才長出一口氣:“皆是為了西北百姓,三倍或許有虧,但終究是不能讓百姓們餓著肚子,便依著你說的去辦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