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件事情,雖然過程有所波瀾,但結果卻還是以皇帝完全同意西北所請而告終。 至此之后,朝廷便開始抽調關中各州府百姓,準備等到天寶八年,開春之后天朗氣清,道路融雪堅固,便護送關中百姓前往西北。 遷移關中百姓之事,相比較于西北三道征討吐蕃來說,在朝廷里并未引起多少波瀾。 即便是把持朝政的右相李林甫,對人口擁擠的關中,長安城渾濁的飲用水,隨處散發著臭味的溝渠,亦是厭惡不絕。 而他同樣明白,這是因為關中的人口相較于高祖、太宗時期,實在太多了的原因。 在遷移關中百姓這一件事情上,朝廷以完全同意的態度,積極的推行著各項事物。 在朝堂緋紫諸公們有意推動下,更是以京畿道雍州地界的百姓,為主要的遷移對象。 雍州,便是長安所在之地。 在驚蟄之后,朝廷便已經開始正式大規模遷移關中百姓前往西北,以至于往日里只有商賈通行的官道,一時間人滿為患。 官道上,皆是拖家帶口的關中百姓。 以人為動力的獨輪車,布滿整個官道,一望無邊。 面對朝廷的旨意,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反抗的余地和膽量。 順從,是他們保全自身的唯一辦法。 “我們先去鄯州城,等見過伯父之后,再去龜茲。” 官道上,一名年輕的將軍,駕馭著一匹姿態神俊的戰馬,行在官道旁的草地上,目光看向不見首尾的關中百姓遷移隊伍。 最終還是如愿私奔離開長安城的王韞麗,從一個正在官道旁采摘野花,卻被家中阿娘提著一根竹條嚇唬回隊伍里的孩子身上收回眼神。 目光擔憂的看向說著話的高水寒,不禁膽怯揣測著:“阿耶如今定然就在鄯州城,要是去了……” 他們已經離開長安半月有余,王韞麗很難想象,當半月之前,阿娘得知自己偷偷跟著高水寒離開長安城的消息時,會是怎樣的暴怒,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即便是有阿姐王韞秀和姐夫元載在阿娘身邊,只怕阿娘也將自己給罵成不孝女了。 說不得,還要寫封家書送到隴右,交到阿耶手上,控訴自己所做的惡劣事情。 高水寒手頭看向跟在身后的尚羅利等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