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開出的賞格,不可謂不高。 許下的承諾,也無比誘人。 高水寒藏身在眾將之中,默默的注視著這些長安諸軍將校。 每個人臉上表情都不一樣。 有的充滿期待,似乎下一刻就要立下軍令狀,領軍出征。而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聲, 即便是有所意動,但長安城的富庶和安逸,仍然讓這些本該上陣殺敵的將軍們,對邊疆的生死無常的戰爭望而卻步。 他們已經沒了往日的雄心,就如同大唐已經不再是開元盛世一般。 看著李隆基依舊站在臺子上聲情并茂的為諸將描繪著壯麗波瀾的未來。 高水寒卻是陷入沉思。 很明顯,今日這場御苑狩獵,就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計劃。 所謂官升一級,不過是欲揚先抑,拋出一點小小的甜頭激起諸將的興趣。 更莫說官升三級的陳玄禮, 在高水寒看來,這同樣是皇帝事先就準備好的棋子。 而若說全場唯一讓李隆基未曾想到的就是,楊玉環會遭遇險情,這才有了他和左武衛鄭中郎官升兩級的結果。 高水寒目光在人群中搜尋了一會兒,就看到和一眾左武衛將領站在一起的鄭中郎。 他之所以當時將援救楊玉環的功勞分潤給對方,不過是為了避免對方會多想自己和楊玉環的關系而已。 一個好運的人。 御苑中,已經響起了諸將的呼吼聲,聲如海浪,一波高過一波。 高水寒回過聲,只見李隆基已經在禁軍的護衛下,提前返回長安。 “今日獲封,全乃高將軍海量,鄭某無以為報,往后高將軍但有差遣,鄭某必定敬從!” 恭送走了皇帝的鄭中郎,不知何時到了高水寒的身邊, 感激不盡的許諾著。 高水寒笑著搖搖頭:“左武衛中,鄭中郎本就大名鼎鼎, 平素練兵有方,統兵有度,今日高某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何敢當得如此重諾。” 喜盈盈的笑著,鄭中郎未曾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轉口小聲道:“今日圣人許諾,京中諸軍皆可奏請前往西北參與征討吐蕃,想必高將軍是要上奏圣人的吧?” 如今的高水寒是西北三道都知兵馬副使,而點頭的三道兵馬使卻一直空缺。 很明顯,只要高水寒重回西北,說不得就能憑著今日的功績,正式穩坐三道兵馬使的位子。 鄭中郎如此想著,自然是會問出高水寒是否要奏請回到西北。 高水寒愣了愣,稍作停頓,目光看向對方,不知這鄭中郎為何會有此一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