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些拿不準(zhǔn)主意,又不知中丞的心思如何。 封常清只能是含糊不清道:“屬下以為, 若對安西有利, 便可試行。若有害, 此策便不能出了這軍政司。” 這種糊弄人的話,頓時就引來高仙芝的瞪眼。 可是他也知曉, 若要封常清協(xié)調(diào)軍務(wù), 整頓軍紀后勤,那是沒有問題的, 但這種民生之事,尤其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如果回答也是老成之舉。 只是宋星和此間那些年輕人們期盼的目光, 高仙芝卻不能忽略。 “勞煩司馬近日梳理出章程來, 先送與河西知曉,若河西無異議, 便聯(lián)名上奏長安吧。” 高仙芝最終還是做出了要嘗試的決定, 但卻不忘叮囑道:“不論朝中應(yīng)允與否, 安西自今日起, 一應(yīng)糧草軍械,都需開始著手準(zhǔn)備。此番,我朝乃是要攻占吐蕃,需兵多將廣,還需糧草充裕。” 眼看中丞應(yīng)允。 在場眾人面露欣喜,宋星更是滿口答應(yīng)下來,只待這兩日將早就準(zhǔn)備好的材料梳理清楚,書寫奏章,交由高仙芝審閱。 在安西已經(jīng)整戈備戰(zhàn)的時候。 長安城中,卻是陷入了短暫的平靜之中。 似乎因著春日困倦, 朝堂上也少了些往日里的陰謀詭計,暗流暫歇,好似群臣酣睡了一般。 “忠嗣能重回西北, 皆仰仗高造船出手, 此份恩情,本宮銘記于心。” 通往興慶宮的街道上,掛著東宮旗號的馬車里, 李亨滿臉真誠的表達著感激。 再一次被半道截下的高水寒,還在思考著,為何自己每次出門,好像被都太子李亨掐著點逮住。 此時見李亨舊事重提,只是含蓄的笑著搖頭:“大將軍忠心為國,體恤麾下將士,微臣自安西軍伍出身,自然是感同身受。亦是初入朝堂,不懂規(guī)矩,方才有了膽大行徑。” 李亨卻是長吁低呼起來,連連擺手:“高造船是懂規(guī)矩的,倒是這朝堂之上,頗有些人為官多年,卻是個不懂規(guī)矩的……” 似是而非的話, 讓高水寒閉上了嘴。 按照李亨的意思, 朝廷里還能有誰是不懂規(guī)矩的? 無非是在暗戳戳的職責(zé)把持朝政的右相李林甫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