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要做安祿山?” 良久之后,王忠嗣終于是將心中的擔憂說出口。 他的臉上有些謹慎,還帶著一絲期盼,看向高水寒的目光頗為復雜。 高水寒莞爾而笑:“不做安祿山,以何對陣安祿山?安祿山必反!兵弱馬瘦,伯父拿什么去彈壓可能發(fā)生的反叛?” 這一刻,高水寒選擇了攤牌。 徹徹底底的將大唐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告知于王忠嗣。 他是如此的堅信,安祿山一定會造反。 以至于王忠嗣的目光出現(xiàn)了波瀾,深吸一口氣,消化著準女婿的言論。 王忠嗣長嘆一聲:“當年雄武城,若非老夫擺了安祿山一道,只怕老夫麾下那些將士,如今已然在他的手上了……” 他并未正面回答高水寒的問題。 但背后的含義,已經(jīng)不言而喻。 安祿山是有反心的。 不然也不會用盡各種辦法,去壯大自身勢力,乃至于要誆騙王忠嗣準備截留隴右、河西兵。 高水寒緊隨其后道:“安西兵不過兩三萬,防備西域諸國,便已耗盡全部精力。隴右、河西各有七萬眾,但卻需時時防備吐蕃及突厥。 安西空缺,則西域諸國反撲。隴右、河西動,則河西走廊有落入吐蕃及突厥之手的可能。河西中斷,則安西亦危。動一發(fā)而牽全身。 如此情形,伯父難道看不見?” 面對高水寒的質(zhì)問,王忠嗣啞口無言。 西北諸道的情形,向來和關中中原不同。狹長的河西走廊,時時刻刻面臨著來自吐蕃和突厥的威脅。 一旦河西出事,則關中連接安西的通道被阻,安西便會陷入到被四面包圍的境地之中。 這一點,有史可鑒。 而安西本就兵力不足,雖將士悍勇,但人員缺乏,若是再行減員之舉,整個安西都會顯得捉襟見肘。 連帶著,甚至可能影響到同樣只有兩萬余眾的北庭節(jié)度府。 “朝廷不會允許出現(xiàn)這等局面。”王忠嗣終究是嘆息一聲,有些感懷。 高水寒呵呵一笑。 他知道,王忠嗣說的朝廷不允許,是不允許西北的力量再行壯大。尤其是在朝中有李林甫對他看不順眼的情況下。 當朝右相不爽河西、隴右節(jié)度,又怎么可能會允許對方的實力增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