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山-《鋼鐵黎明》
第(1/3)頁
半支歌謠飄飛,繞梁三匝,依在不知多少小伙子耳畔邊。直到結束了訓練,不少人心里還牽掛著那一句“月亮彎彎,任你溜溜地求呦~”
然而今夜的月亮卻是不彎,倒是如一輪玉盤,圓鼓鼓地像極了女子淺笑潤起的臉頰。月光依舊是靜靜透過窗戶,灑在床邊地上,鋪上了層隱隱的白霜。
次日清晨,正是四月一號,起床號一響,整座延齊基地立刻熱騰起來,就算是迎著仍有冷意的晨風也不覺得有格外寒意,畢竟清明將至,冬天的尾巴縮走,短暫而美好的春天業(yè)也來臨。雖然在如今的2083年,春季苦短好比曇花一現(xiàn),但對于軍隊來說,無論什么氣候風向,職責使命永不會變。
第99摩步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延齊模范團”已整裝待發(fā),除了1營這個機步營外,2、3、4營這三個以戰(zhàn)斗工兵、騎兵組成的主力部隊盡數集結,待團長吳仁甲宣布開拔訓練后,近1300人的部隊齊向右轉,騎上馬匹離開生活訓練了整個三月的基地,向外勤拉練的目的地——千山山脈行去。
每個營進入千山的方向不同,出了基地便分道揚鑣。2營自東向西,尚能沿著擴建中的龍山-昌海線的鐵路路基行進,騾馬穩(wěn)穩(wěn)踩在碎石道砟上,放眼望去,天蒼蒼地茫茫,廣袤的三江平原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
機械化播種機翻開微微濕潤的黑土,種下春小麥,基建農墾兵們擱著老遠才能看到一隊,遙遙見著馬隊便揮起手,他們卷起的褲腿、臂膊上沾滿了泥土,他們沒有背槍也沒有戴著頭盔,而是扎著汗巾。有時一列火車飛馳開過,擋住了沈如松視野,再望過去,那些面龐黧黑的基建兵早就重新走回了田壟,弓著腰,像是在撿拾麥種。
沈如松手搭涼棚,極目遠眺,平原外的山脈似是隱在湛藍天空里,怎么也瞧不見,但他稍一回頭,便總是感覺,他能清晰望到云遮霧罩的龍山全貌。
沿著龍昌線騎行一個多鐘頭,全營便進入田地里,順著大道騎向新源二區(qū)國營農場。
平地上視野極佳,陽光溫煦,沈如松隔著老遠便看到了農場的高聳筒倉。
“到達地點,栓好馬匹,原地休息,禁止擾民。”騎著快馬的傳令兵疾馳而過,呼喊道。
沈如松摸著脖領上扣著的步話機,啞然失笑,這么一搞還真挺像那么回事了。
農場外圍墻建得極高極厚,并非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農莊石墻,而是正兒八經的基地式斜柱圍墻。圍出了一座占地甚廣,核心區(qū)足有數公頃的國營農場。
農場早已收到通知,今天會有部隊經過,但時值播種忙季,無論分到這里的基建兵還是農業(yè)工人,只要壯勞力都在外頭的拖拉機上,剩下的幾十位老人婦孺則是一齊上手,給部隊提供飯食,給馬匹牽到馬廄喂草料。
“謝謝嬸子。”沈如松說道,捧著飯盒停在菜桶前,打飯的大嬸那是一個重重提勺,恨不得把這一鐵勺酸菜白肉全倒進他飯盒,搞得沈如松忙說“夠了夠了夠了喔!”
跨過條凳,坐下,沈如松風卷殘云般吃完午飯,與鄧豐說了聲,便提步走出了臨時當做飯?zhí)玫目展葌},走到外頭空地點了根煙。
這個農場里在籍農戶才二百余人,核心圍墻區(qū)卻有六七公頃地,在各類生產建筑外,每戶人家不止有一棟雙層小樓,還配了園圃,比起地下城那逼仄擁擠的六層復興樓簡直是天壤之別。
沈如松這會兒就在看著人家的院門,他不能擅闖民居,所以就看了眼貼著的春聯(lián),見院門虛掩著,便探過頭多瞅了兩眼,看到院里鋪滿了玉米粒,一個扎了紅發(fā)卡的婦人,坐在旁邊鋪了鞣制獸皮的石凳上,懷里抱著戴著虎頭巾的嬰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三原县|
思茅市|
射阳县|
修文县|
西华县|
绩溪县|
杭锦旗|
利川市|
阜宁县|
北安市|
衡阳市|
铜梁县|
自治县|
大埔区|
西安市|
黑山县|
聂荣县|
潍坊市|
且末县|
车致|
湘潭县|
温宿县|
兰坪|
关岭|
开江县|
耿马|
临邑县|
会理县|
于都县|
岑巩县|
乐业县|
清丰县|
宕昌县|
榆中县|
富源县|
伊川县|
郸城县|
贵南县|
星子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