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外骨骼-《鋼鐵黎明》
第(3/3)頁
幸好軍士長沒有說“某些人”,而是繼續說著外骨骼,沈如松才消了口氣。
里里外外解說了兩刻鐘,見眾人眼饞地哈喇子要流一地了,軍士長才揮揮手讓各班組按順序去體驗體驗。
沈如松招呼著2班趕緊上,不然3班這群餓狼要沖鋒了。他奔到一臺“鳳凰”外骨骼前,看著這具處于展開狀態、猶如神話里圣使振翅的兵器。
外骨骼之強無須贅言,相當于把使用者增幅成六邊形戰士,打槍后坐力無視,一般打擊不疼了,便是一鋼拳打出,也是裂石開山,倒拔垂楊柳那純粹是最基本的小意思,一個裝甲步兵,能輕松搏殺那些最強的變異獸,諸如有擬聲、噴幻霧的千喉獸、敏捷快攻的人狼,咬合力極強的尸鬼,都敵不過一輪霰彈槍爆射。而更勝一籌的裝甲獵兵,一個配合默契的班就能圍殺一頭水火不侵的畸形種。
試問誰家小孩沒暢想過披甲執銳,千軍辟易?
吾乃常山趙子龍?配上龍甲,我便是趙子龍!
沈如松在軍校里也學過如何開外骨骼,所以他先教過其他新兵,最后自己上。他是很清楚外骨骼的由來歷史,心里頭那股躁動勁也勉強按捺地住。
外骨骼究其根本,還是一副按照人體骨架設立出的“鐵架子”。設計初衷之一是改良軍隊機械化水平,畢竟一輛步戰車多貴?而且并不好進入狹窄地形,給普通步兵配備能伴隨裝甲部隊突襲的快速裝備,一直是奉行進攻理念的軍方高層的夙愿。
另一個初衷嘛,非常簡單,方便步兵搬炮彈。一發155毫米炮彈是有大力士能搬起,但搬一個基數,400發炮彈,再行也累垮了。
故而結合這兩點,外骨骼的最大特點就是機動!出力!換言之,速度!力量!
沈如松從后進入了外骨骼,隨后解除了外骨骼的剛性約束,將它松弛開。緊繃的各部件自然落下。
再打開支撐護箍,在手腳、胸腹處共有九個綁縛帶。外骨骼除了后心處是整體鍛造的核心動力包,其余都是類似載具懸掛系統的液壓桿。在這樣的裸配裝狀態下,看起來就是人的身體各處有鏈條捆住,然后背了個鐵質行軍包。
動力包啟動,沈如松原地踏步活動了下這具外骨骼,完成系統自檢,確認運轉良好、出力正常。再開始下一步,從“裸配裝”到“輕著裝”。
沈如松戴上戰術手套,把鋼拳護條嵌到外骨骼手腕處,這樣,他就又戴了一雙鏤空的鋼手套,但這雙“鋼手套”的每個指套里都是精巧的傳動裝置,綁縛鋼條內也是如此,天知道在這么窄的空間里,工程師如何設計出這樣簡潔高效、而且談不上很復雜的裝置。
81式“鳳凰”式外骨骼設計于1981年,是聯盟第一代外骨骼,盡管其電氣化水平不高,但勝在造價相對低廉、堅固耐用,對于現在冶金工業發展進入瓶頸期、軍民資源緊張的聯盟來說,沒有比“鳳凰”更適合大規模列裝的外骨骼版本,至于第二代“虎蛟、”第三代“窮奇”等信息化集成外骨骼,需要大量消耗鉻、鉬、鈦、金等貴金屬,只能在諸如“小白龍”、“甲子”這樣的軍區特戰部隊中普及。
所以“鳳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繼續服役于復興軍。它采用“戊-703/150”式微型渦輪機。其滿負荷運行時可達到2200瓦,不對等換算為2hp的單位功率,雖然比起專業工程兵的“夔牛”的標準出力低了六七倍,但“鳳凰”具有爆發出力,即過載狀態下,出力翻倍,能與變異獸中力量最強的偉鬣熊較力,并絲毫不落下風。
所以“鳳凰”承受得起較高程度的重武裝,也自然是需要重甲化的戰斗工兵之首選。
外骨骼的綁縛鋼條聯結后,就形成了自然的插槽,在要害處安裝防爆板。沈如松沒有選擇進一步加掛甲片,因為在實際作戰中,他作為班長,肩負指揮責任,不像重裝突擊手那樣武裝到嚴絲合縫。他要在不影響行動的前提下,適當披掛,并攜帶更多的通訊設備、夜戰裝備、多功能工具包等。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城市|
鄂州市|
德阳市|
昆山市|
郎溪县|
武义县|
乐陵市|
晴隆县|
丹阳市|
河南省|
那坡县|
边坝县|
哈密市|
克什克腾旗|
吴旗县|
衡阳市|
柯坪县|
台南县|
关岭|
元朗区|
麻城市|
凤台县|
洮南市|
景德镇市|
兴城市|
新乐市|
林周县|
灵武市|
伊宁县|
陇西县|
上林县|
南部县|
桂平市|
丹阳市|
岑巩县|
阿拉尔市|
隆安县|
石家庄市|
大理市|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