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可憐的姑娘,誤以為她的少年郎喜歡了別人,拋棄了她,故而尋死。 卻不知,她那天之所以瞧見這一幕,乃是因為她的少年郎著急回來見她,那位小姐不放心,又因著書生是弟弟在私塾的夫子,便將人送了回來。 誰曾想,就那么巧,被那姑娘瞧見了,還誤會了。 因為那姑娘尋死,那書生一蹶不振,不再出門,也不再教書,日日頹廢。 后來,書生的奶奶重病,他方才打起精神去鎮子上找活兒干。 彼時,他憔悴不堪,那位小姐聽說了他的事情,唏噓又無奈,便暗中幫他。 書生起初不知,等知道時,已經是一年后。 而他們真正在一起時,卻是在那可憐的姑娘去世的三年后。 書生感慨于妻子對自己的愛護,對妻子很是好,兩人琴瑟和鳴,相敬如賓。 每每那姑娘忌日時,妻子還會讓書生前去祭拜。 可很多事,那姑娘并不知道。 忘憂想,若是人死后,真的有靈魂存在。 那可憐姑娘的靈魂,大概是困在了那水里,所以她很多事都不知道,她只聽人說起書生和妻子郎情妾意,便覺得自己那些年像是笑話。 她孤單寂寥,日久天長的,也就生了怨念。 可若真的說錯,忘憂又不忍心說她錯,畢竟,青梅竹馬,她辛辛苦苦地陪著一個人長大,知道她的少年郎不容易,挑燈刺繡,想要換些錢來幫他。 若不然,她的少年郎,是如何有功夫讀書,又如何能考秀才的呢? 因為,缺的錢,姑娘在補。家里的活兒,姑娘在幫著做。 所以,她的少年郎,才能干干凈凈一身白。 而她,熬夜刺繡熬壞了眼睛,辛苦勞作粗糙了雙手。 她沒有那小姐的粉面桃腮,纖纖玉指,她有的只是一顆愛少年郎的心。 可是,她從年少,等到及笄,再等到死心,卻始終未等到她的少年郎來娶她。 可她的少年郎,又何曾不想娶她呢? 忘憂想起大娘說起此事時的嘆氣和無奈,“世事弄人啊,你是不知道,那孩子,為了娶寸頭的小丫頭,生病了都不舍得抓藥吃,辛辛苦苦存錢,給那小丫頭買了個簪子,可后來啊,還沒來得及送出去,那小丫頭,就沒了啊……” 誰錯了呢? 書生沒錯,他那時是真的真愛他的小姑娘。 姑娘也沒錯,她只想嫁給她的少年郎。 那位小姐呢?她似乎也沒錯,她那時,也并不喜歡書生。 三個人,都沒錯,可最后,卻是一場無人善終的悲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