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此時,趙軍的第二輪齊射剛剛完成,同樣無遮無擋的趙軍弓兵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不斷有人中箭倒下。 但顯然,作為第一批登岸的部隊,的確是十足的精銳。面對同伴的不斷倒下,趙軍東岸的弓兵方陣沒有絲毫的慌亂,或者的依舊在冷靜地抽出箭矢,搭上長弓,等待校尉的命令。 “引!”一位曲長嘶吼著拔出寶劍,指向秦軍壁壘。 他的身旁,手握指揮旗的校尉已經倒在了血泊里,背上插滿了羽箭。作為指揮者,他受到了秦軍極大的重視。記得這位校尉最喜歡跟士卒摔跤了,幾乎把全營都摔了個遍,大家都對他又親又怕。 來不及悲傷,眾軍聽從接替指揮的曲長的命令,紛紛引弓搭箭。 “放!”曲長的寶劍狠狠斬下! 趙軍的箭雨再次破空,但相較秦軍的箭雨,顯得略微有些稀疏了。 兩軍的箭雨在秦軍的頭頂不遠處再次相交,再次奔向不同的去處,去奪取對方的生命。 秦軍弓兵前方已經有了盾兵保護,在秦軍弓兵低頭搭箭時,盾兵將自己和弓兵緊緊地護在木質的大盾牌之下。如此一來,趙軍弓兵的殺傷力便大大降低了,但秦軍由于在搭弓射箭是仍需要移開笨重的大盾牌,這樣一來射箭的效率就下來了。 雖然沒能大量殺傷秦軍弓兵,卻也使其被迫減緩了射箭的頻次,也算是達到了壓制秦軍弓兵的目的吧。 相較于秦軍,趙軍弓兵可沒有盾兵的保護,只能靠血肉之軀硬挨秦軍箭矢,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在與秦軍又互相拋射兩輪后,東岸弓兵方陣已經陣不成陣,所剩不多的弓兵已經無法對壁壘之上的秦軍形成壓制,甚至已經沒有了統一的號令,只能由各自的百將指揮進行零星的拋射。 但他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在與秦軍的互射的時間里,西岸的趙軍抓住了難得的戰機迅速過河。這次不僅是弓兵,保護他們的盾兵還有攻城的步兵主力都已經過河。正在組成一個個方陣向著秦軍壁壘推進。 而壁壘之上,秦軍弓兵也正往后推,以讓出作戰區域給步軍,同時再次調換射擊目標——壓制準備攻城的趙軍主力。 最先登岸的弓兵部隊,被收攏起來,加入了新的弓兵部隊,繼續壓制秦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