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到這里, 他抄起旁邊的電話,打給了汪教授, 這一位教授按照學術地位上來說,在材料學上的研究還要超過王生,因為這一位可是正兒八經的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家津貼的那種,就算是王生,也得恭恭敬敬的喊一聲老師, “汪老師,請問您在學校嗎?” “嗯,我在實驗室,正在帶學生做畢業實驗,對,王主任,是有什么事情嗎?” 電話的另一邊,響起一陣比較爽快的聲音,汪老師已經50多歲了,但是每天堅持健身和跑步,身體素質和年輕人來比也不相上下。 “嗯,汪老師是這樣的,我這邊有一篇材料學的學術論文,不,準確的來說是涉及到材料學的一部分,有點看不懂,特地拿來向您請教。” “你也看不懂?我記得王主任就是研究材料學方面的吧…………獲得很多獎項。”汪長生感到有些疑惑,王主任的學術成就雖然比不上他,但是也屬于長江學者,屬于院士下面的第一批了。 竟然還有看不懂的論文, 畢竟可是他的主攻方向, “嗯嗯,電話里說不清,有一點細微的方向不明白,我這就過來找您。” 王生掛斷電話,火急火燎的把這份論文打印出來一份就直沖實驗室,一路小跑不帶停,氣喘吁吁的來到汪長生的面前, “王主任,這么急?” 汪教授剛在實驗室吩咐完自己的博士生任務,就瞅著一臉喘氣的王聲跑了過來,感到有一些驚訝, “汪老師,您看,不用管我,先看這一份論文,其他的等會再說。” 王生趴在一旁休息,順手把論文遞的過去, “論第一代單兵作戰機甲的改善可能性” 看到標題,汪教授的眉毛便是一挑,感嘆著:“這是哪一家研究機構的,怎么出這么大一個標題,有沒有出真正結果了。” 慣性思維, 汪教授先入為主的以為這是一家研究機構,或者是某個學術組, 接著,伴隨著汪教授慢慢的從頭到后讀下去,原本有些輕視的態度,慢慢的變嚴肅起來,尤其是看到后面的具體實物圖以及相關的公式數值,眉頭更是緊緊的出去,和剛剛的王生一樣拿起的草稿紙在一旁演算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 他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驚訝的無語復加,把旁邊正在做實驗的博士生都嚇了一跳, “王主任,這是哪一家機構做出來的?” “竟然想到這種方式做鋰電池。” “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剛剛我看到這個功率密度,乍一眼還以為看錯了呢,沒想到運算結果出來,還是遠遠的低估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份綜述上面描述的性能是經過一部分壓低的,實際上遠遠的不止。” 汪教授眼睛死死的盯著王生,有些急切的問道, 要知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