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章 戰!(二合一)-《我的蒸汽大明》
第(1/3)頁
大軍行軍,還是比較慢的。
而且彭克還特意放緩了速度,給吳玄樹爭取包圍圈展開的時間。
所以雖然他帶領的三千步兵和炮兵千戶離著羅納部落只有五里地了。
他也并不急著發起進攻。
在一道道指令下,大軍再次向北移動了三里地,來到了和羅納部落直線距離只有二里的小平原上。
為免被羅納部落的野人戰士突襲。
彭克所部作為正面主力,足足帶了一千重甲兵,整個虎嘯衛的重甲兵都在此了。
一千重甲兵剛才離著羅納部落還有十里地的時候就已經穿上了蒸汽鎧甲,此時正渾身散發著蒸汽,走在最前面。
而左右兩邊,則是五百盾斧手,各自護衛著一千名火槍手。
正中央的位置,就是帶著二十四門重型火炮,背著拆成零件的迫擊炮的炮兵千戶了。
至于后軍?
彭克壓根就沒準備。
吳玄樹被安排去堵后路了。
呂鳴則帶兵從西南方進軍,堵住羅納部落順著這條納鄰河支流小溪往下游撤退的可能。
陸路水路都得堵上。
至于那三艘蒸汽戰車,則需要承擔救火隊的工作。
一旦戰起,如果羅納部落的青壯年戰士們集結兵力要突圍,他們往哪個方向突圍,蒸汽戰車就往哪個方向去支援。
畢竟這玩意速度快,還是履帶戰車,在野外也如履平地。
根本沒有多余的部隊來給彭克布置后軍了。
還好,后方彭克他們來的方向,都留有警戒斥候。
哪怕那兩個部落有什么天降猛男,能在一天內就做出支援的決策,并且帶著部落戰士,不吃不喝,日夜不停的趕來。
那彭克也能提前通過斥候得到情報,到時候再隨機應變,改變軍陣唄。
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任何的襲擊,彭克就這么大搖大擺的帶著部隊,從森林里鉆了出來。
離著二里地外,前頭的士兵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羅納部落,以及部落外那些野人戰士了。
同樣,對面的野人戰士也都看到了彭克所部的身影。
當他們看到彭克只帶了三四千人,并沒有一望無際的萬人大軍時,大祭司的內心還是有一些慶幸的。
大祭司恢復了鎮定,頗為自信的說道:“看起來,明人也沒有準備好,無法全軍出擊啊!”
“只有三千戰士,就想要拿下我們羅納部落,對面的明人也太小瞧我們了!”
大概三十多年前吧。
羅納部落曾經在統治北蠻的孛兒只斤部落壓迫下,出戰士跟隨北蠻南下,鎮壓當時華夏掀起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起義運動。
當時還不是大祭司,只是一個新手祭司的他,就曾經帶著部落的戰士,與北蠻越過長城,南下“平叛”。
雖然,最后叛亂是沒平下來,后來反而北蠻完全被驅逐出華夏大地了。
但是當時他也是見識過明軍的作戰水平。
那種用鐵罐頭包裹著的士兵,確實很猛,能夠對抗加持了薩滿術的蠻族戰士。
而明軍那種火槍,也確實很厲害,可以隔著八十米外,就造成很大的殺傷力。
但是,火槍打一槍就需要重新裝填子彈,一次正面交戰,明軍的士兵最多進行一次三四輪齊射后,就得進入短兵接戰了。
雖然明軍的近戰能力也很強,但是最多也就以一敵二,有的時候明軍和北蠻軍隊的戰損比都是保持在一比一的。
之所以大明能夠將北蠻驅逐出長城。
主要是靠的人海戰術。
畢竟漢人比北蠻控制的蠻族,人口可多得多了。
當年洪武帝前前后后招募了上百萬的軍隊,靠著火繩槍和后期的燧發槍,再加上發射實心彈的大炮,和第一代蒸汽動力鎧甲,才堪堪將北蠻趕出華夏。
大祭司當年也是親身經歷過幾場戰爭的。
他自認為,以羅納部落戰士的英勇,在明軍不滿萬人,大炮不夠多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到以兩倍人數,擊敗明軍的!
所以他在看到彭克所部只有三千余人,拉著的大炮看起來也就二十多門,立馬一顆忐忑的心就平靜了不少。
八千多能戰的精銳戰士,再加上三千多雖然已經年老,但是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年戰士。
這場戰,有的打!
不過吧。
如果大祭司的這個想法,被彭克知道了的話。
他得笑掉大牙。
三十年前的大明軍備。
和現在的大明軍備,能同一而語?
大明可不像這些野人部落一樣,幾百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五百年前是用著石斧青銅矛,五百年后還是用著這些玩意。
大明的步槍,都已經從燧發槍,進化到定裝子彈燧發槍,再進化到后膛定裝彈步槍了!
蒸汽鎧甲更是已經進化到了第四代,威力比第一代翻了數倍不止!
當年的第一代蒸汽鎧甲,是真的只有一個烏龜殼的作用,主要是防御為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彩票|
浮梁县|
昌乐县|
沙河市|
涿州市|
平陆县|
大同市|
绥棱县|
长治县|
女性|
锦屏县|
中方县|
南京市|
贞丰县|
道孚县|
志丹县|
青田县|
稷山县|
京山县|
微山县|
南充市|
汪清县|
武功县|
夏邑县|
镶黄旗|
陆丰市|
金秀|
婺源县|
张家口市|
宁河县|
涟源市|
锦屏县|
丹寨县|
禄劝|
余江县|
通化县|
凤凰县|
盐源县|
饶阳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