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盤結束,蘭逸飛以7-5的比分扳回一盤。他在這盤獲得了足足6次破發機會,與之對應的,費德勒在這個數據上卻得了個刺眼的“鴨蛋”。 進入盤間休息,后者立刻申請了教練進場指導,當值主裁也通情達理地表示同意。 只是吧,這進場的人卻并非正牌“天王教頭”。蘭逸飛就有些納悶地扭頭觀察起費德勒的球員包廂: “那個相當面善的伊比利亞老頭呢?不會被踢了吧?2008賽季的成績的確不好......但罪不至此呀?” 正如蘭逸飛記憶中的那樣,費德勒如今主教練的位置仍歸伊格拉斯所有,沒有變動。只是很不巧,今天這位55歲的西班牙著名教頭并不在墨爾本的現場。 聽說是家事所擾——所以羅杰在盤間的求助只等來了幾名助理教練與其余教練組成員。 這波人商量了一下,派其中一位說德語,跟費德勒交流最通暢的團員下場。 “我需要蘭逸飛歷來裝備使用的大概信息!” 費德勒言簡意賅地表達了正在困擾自己的問題——他的這位助理教練也迅速翻找出自己準備的小筆記。 “球拍型號......特點、弱點......個人習慣......” 入場指導的時間限制相當嚴格,費德勒在聽取這些資料的時候,眼睛也在協助自己記憶。 “嗯,行了,先這樣吧。” 還好,這種程度的幫助對費天王來說似乎已經足夠。 睿智冷靜如費德勒,沒有強迫自己做出更進一步的應對。他在發覺自己看不懂蘭逸飛為何能把新式球拍運用得如此靈動時,就已然明悟,他遭遇了某種降維打擊。 對付降維打擊的最好策略,就是不要嘗試強行提升自己的“所處緯度”。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全力適應新的比賽節奏,乃至于找到對付大拍面對手的方法! ...... 第三盤,觀眾們發現這場澳網男單半決賽,又又又出現了變化。 不僅變得愈發好看,而且結果也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僅僅4局過去,2-2平,蘭逸飛和費德勒已經各自收獲了2個破發點,并且1人兌現了1次。 蘭逸飛破發在先,近似第二盤尾端的方式,大拍面掌控全局,制約了費德勒90in球拍的精準打擊能力,最后以底線運營取勝; 費德勒反擊在后,逆轉了15-40的劣勢,把自己球拍小甜點利于合力擊球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以瞬間力量爆發與速度取勝。 這是他從第一盤結束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攻破了蘭逸飛的防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