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由于蘭逸飛在進入職業網壇后成績出的實在有些快,因此與他的排名相比,教練組以及團隊整體的專業程度有時就顯得不足了。 有關是否每場比賽前都細致備戰,備戰是否都要進行針對性的準備,蘭逸飛等人也還在摸索之中。 這些環節不存在什么最優解,蘭逸飛很明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意義的。 不過在此以外,有一點倒是可以確定,那便是蘭逸飛本人并沒有賽前細細查看對手與其他人h2h(頭對頭戰績)的習慣。 第一,這種工作太過費時,實際意義也不大; 第二,他不是任何其他球員,就算蘭逸飛的對手前不久才輸給了他的手下敗將,他們三人仍可能會形成一種閉環狀態。 但這次的蒙特利爾大師賽看來要成為例外。蘭逸飛利用第二天的休賽日,好好研究了一波納達爾。 ——畢竟納達爾的硬地成績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前幾年,或者說2007年之前,納達爾在紅土場地以外的實力并不被大多數人所看好。 西班牙人硬地大滿貫的成績,最好的一次也只是2006年美網的1/4決賽,也就是八強。 然而,自從納達爾在草地上以相當快的速度取得了突破,西班牙人現在差不多就屬于那種“明明成績還不夠耀眼,卻也被眾人懼怕著”這樣的選手。 至于蘭逸飛究竟研究了納達爾與哪一位選手的h2h嘛......明人不說暗話,他最后選中了德約科維奇,這一位同樣與他交手不止一次、且擁有戰勝納達爾經歷的年輕球員。 與其說蘭逸飛在竭盡所能地去看清硬地型號的納達爾、找出對手弱點,倒不如說他在努力學習德約科維奇那種打法里可以借鑒的地方。 還別說,蘭逸飛真發現了自己其實可以再把底線的移動環節改善一下。配合上發力鏈條的日趨成熟,底線攻勢減少冒險性增強穩定性與調動性,倒是剛好適合對付納達爾這種底線選手。 ...... 蘭逸飛vs拉斐爾·納達爾,2007年羅杰斯杯第四輪,這場比賽就算放在星光閃耀的蒙特利爾,那也狠狠地吸引了一大幫人的目光。 雖然兩人的比賽只被排在了2號球館,那座無虛席的場面仍誠實地表明了:這場比賽頗具看點。 然后,在賽前的一系列準備環節當中與結尾,蘭逸飛也感受到了這次三戰納達爾,與前兩戰想比那微笑的不同。 納達爾合影時的微笑略顯僵硬??! 額,并不是說西班牙人以前的微笑是虛假的,握手是不真誠的——而是華國人自己有種很微妙的感覺:似乎納達爾開始真正記住自己,然后視自己為敵了? 不然如何解釋他在熱身時態度的轉變?球質的增強? 蘭逸飛的膝蓋上蓋著毛巾,微微搖頭,似乎是想要把這種“自作多情”的想法趕出頭腦。 “time。nadal serves?!? 蘭逸飛迅速起身。感謝主裁判!正賽開始的指令簡直從未如此悅耳。 由納達爾挑邊成功后選擇率先發球的第一盤沒有浪費任何一秒,就此開打。二人在一上來的數分里均秉承了一貫的紅土、硬地通吃戰術:底線防反。 其不同僅在于兩位球員的側重點:納達爾重視的是“防反”里面的“防”,全球獨一份標志性的上旋在硬地都有很大威力; 蘭逸飛重視的則是“反”,所有看似穩妥為主的回球全都暗藏殺機。 也就是在這種中規中矩的底線對抗里,蘭逸飛感覺自己與對手的硬實力差距果然縮小了! 紅土球場,他發揮出來10成功力,打對手的7成,反應到實力和場面上可能是7-9;如今在硬地上,蘭逸飛發揮出來8成,打對手的8成,反應到場面上可能就是7.5-8! 這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由比分的支撐。首局納達爾只送了1分給蘭逸飛便保發成功,誰曾想后者竟然更加利索,一個love game就讓比分來到了1-1平。 而且這還不算完——第三局,蘭逸飛果斷抓住了納達爾地發球劣勢,將自己眾多接發技巧里最熟練那一項“搶”給發揮到了極致。 再加上他從德約科維奇那里找到的思路輔佐,連續的數個反拍重復落點施壓,一次比一次深,最終配合變線絕殺的這種套路下分,蘭逸飛在打丟納達爾兩個保發點后反而拿到了一個占先。 40-ad,破發點!再后面的一分,蘭逸飛故技重施,就是最原始的強強碰撞,納達爾率先沒有頂住送出了一記回球掛網。 開盤階段便破發成功,蘭逸飛2-1后發領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