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許是盤間醫護人員對他膝蓋的簡單處理恰到好處,又或許是他硬實力超出了蘭逸飛太多,已經徹底彌補了西班牙人草地不熟練的短板。 納達爾在第8局里緊咬著蘭逸飛的發球不放,更是在好幾個華國人被迫的上網進攻里打出了數個精彩絕倫的穿越好球。 最終以浪費3個破發點的代價,換回了這一局。 看起來大局已定,事實也的確如此。本來,蘭逸飛從不相信一個選手所謂的氣場、底蘊會決定一場比賽的勝負。 但納達爾似乎就是不太一樣的“論外”檔球員。 決勝盤,蘭逸飛始終沒有取得破發點。無論是在被破發前,還是被破發后;無論是120%的發揮,還是121%的發揮。 不再擁有機會,甚至不再能看到機會,這就是對他決勝盤所遭遇的困境,最恰當的描述。 耗時3小時51分鐘,終場比分6-4,7-6(6),2-6,6-7(5),6-3,納達爾接連挺過了索德林與蘭逸飛兩個出人意料的對手,晉級8強。 ...... 恐怕又要有不少媒體要說:“我值得為自己驕傲了吧......”蘭逸飛賽后迅速離場,在球員通道內苦中作樂地如此想道。 又或者說:“火箭般騰空的新秀,果然還是要top2出馬才能接連制裁?” 蘭逸飛最終搖了搖頭:這些還有什么意義呢?他已不再是邁阿密大師賽結束后,到處找他人肯定聊以**的小球員了。 從今天過后——他年齡漲了一歲。 短短幾個月內——他就接連跨越了競爭階層。 問題在于,網壇的階層可從來不固化:火箭停止上升是小事,墜“箭”才是大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