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atp官員包廂內部的討論并未就此停歇。 “什么?蘭逸飛的教練?如果我們沒記錯的話,您在加入國際組織前,于北美網球聯合協會工作了很長時間......” 那位名為jim的高級干事似乎認為這些事情并不隱秘,因此相當爽快地承認道:“我與皮爾曼就是在那里認識的。呵呵,在以往的2、30年里,美國確實像世界輸送了不少網球人才啊。” “然后我們二人嘛,說是有分歧,其實也不過在職業網壇新人的培養理念上有偏差。” “他堅持新時代要走全能路線,我則認為專精某一項技術更為全面,就像年少時的桑普拉斯那樣。” “呵呵,倒是后來,我和他都因為種種機緣巧合離開了原本的工作崗位。只不過,看來我這位老同事看來并沒有忘記當初的目標啊!” “那么針對蘭逸飛這名球員的評估?” “當然要認真觀察!別說我對他沒什么偏見,就是我真的屁股不正,能夠在大滿貫16強的賽場上3-0橫掃對手,這樣的成績還能讓人裝瞎嗎?” ...... 這個jim先生或許說對了很多件事,不過他對場面的預測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小的偏差。 蘭逸飛并未成功地以3-0 的總比分橫掃安德列夫。 雖然在蘭逸飛的視角里,這位俄羅斯選手曾一度消沉了好幾局,并且差一點就讓蘭逸飛在第三盤再度實現盤初破發,不過大難不死之后,安德列夫似乎總算把心態平復了下來。 不僅如此,他還越戰越勇,在與蘭逸飛互相保發了后續6局后,搶先一步在決定勝利的搶七里以7-5的比分驚險拿下。 總比分也隨之變成了1-2。 蘭逸飛在回到長椅上休息后也認真反思了自己的表現:關鍵時刻有些松懈,這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表現強于預期,最終認為自己穩操勝券了。 但是的確,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對手的求生欲望,更何況是在大滿貫的賽場!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蘭逸飛對自己的反思罷了。其實在旁人看來,他的狀態根本就沒有多少下降。 與其糾結這個,倒不如夸獎一下安德烈夫,畢竟后者終于打出了可以匹及大滿貫第二周競爭強度的網球! 二人比賽最激烈的部分也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出現在了第4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