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說有多厲害,可以助蘭逸飛一錘定音殺死比賽嘛,那也不現實,至少羅迪克在第二盤內的諸多發球,蘭逸飛該接不好還是接不好。 一言以蔽之,系統的輔助只是讓蘭逸飛“接不到”的球少了很多。 再說會比分。第二盤內羅迪克在底線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不僅基本放棄了主動上網,更是開始積極地尋找進攻角度。 如果說之前的羅迪克只是在被動地走位,偶爾強攻,憑內力為主——那么現在的美國人就是在用失誤換制勝分。 一般來說,這筆買賣對蘭逸飛來說倒也不虧,畢竟他被轟出的制勝分基本都被對手的失誤補償了。可是,如果羅迪克的失誤并不多呢? 這就是蘭逸飛在第二盤遭遇的糟心事:還想著能夠繼續互相保發的華國球員,僅僅把先發優勢帶到局分2-1后,就連掉兩局,把這個優勢拱手讓給了羅迪克。 甚至平心而論,蘭逸飛這第5局被破得根本就沒啥脾氣。 不是他打得爛,實在是羅迪克在這幾分上的運氣與狀態兩開花了啊! 暫且不論美國人兩度在底線上一個比較別扭的位置強攻得手,就說羅迪克頭鐵賭蘭逸飛的一發方向并猜對,那就離譜! 盡管蘭逸飛快速收拾了心情,迅速忘記了第5局的兩個破發點,把后面的發球局全都保了下來,怎奈羅迪克還是在頭鐵程度上遠超蘭逸飛所想。 不僅一點都不收著狀態來打,反而有種打得越來越瘋的趨勢。 4-2,4-3,5-3。 羅迪克在兩個發球局內都再次用無懈可擊的表現斷絕了蘭逸飛回破的心思,然后,6-3。 羅迪克沒想著鞏固一次破發優勢的想法,反倒是成功地第二次破發了蘭逸飛,搞得后者都直搖頭。 “很多分其實認真想來也不是毫無對策啊!”蘭逸飛不太滿意自己第二盤丟得如此迅速:“或許我該試著跟上羅迪克的節奏,從而減少他狀態爆表的時間?” 被對手扳平總比分,蘭逸飛還不是很慌,可他就怕對手的這種表現還能延續一盤。 “算了,先不想了,至少我在接發環節越來越有手感了。而且,再怎么想我也要慶幸,羅迪克這種狀態沒有出現在第一盤盤末不是?” 一邊努力地讓自己的自信心恢復,蘭逸飛一邊在系統的體內檢測下精細地為自己補充著能量與水分。 這也算是中級系統近來才進化出來的功能。以前,蘭逸飛頂多也就是在場外飲食的營養攝入方面得到些指導,但現在他都可以在比賽休息階段得到飲食指導了。 可別小看這一點,也不要覺得兩個都掛著“飲食指導”的牌子就覺得二者差不多,假使兩位球員在面對三盤或五盤大戰時的能量水分攝入有差距,那么這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最后壓死駱駝的稻草。 這種“丟了個釘子失去個王國”的例子,在大太陽底下的紅土比賽里甚至還更為常見。 而令人好笑的則是,蘭逸飛在盤間休息時對待水瓶食物那種肅穆的態度,無意間還被不少攝影記者給捕捉到了。 或許這些東西還能為日后的戰報,佐證一下蘭逸飛面對大種子球員時想贏的心態? 重心轉回決勝盤的較量。 在相當清楚羅迪克滿狀態不是自己可以抗衡的之后,蘭逸飛相當聰明,又或者說是相當取巧地開始純粹以接發作為自己在羅迪克發球局內的支點。 也就是說,如果接發環節做得不是太好,那么蘭逸飛就不會太著重地救下每一記底線球。 這便又有些類似于羅迪克在第二盤內拼接發的戰術了,只不過蘭逸飛“拼”的意思少了些,“放”的意思多了些。 那么放掉的精力、體力跑到哪里去了呢? 自然不會留到下一項比賽里。顯而易見的,有放就有收,這些精力全都跑到了蘭逸飛的發球局內。 于是保發大戰終于還是在第三盤回歸了。羅迪克雖然一眼就看出來了蘭逸飛的意圖,他卻也不太在意,甚至于樂見其成。 一方面嘛,他本就不是個擅長破發對手的球員;另一方面,他的狀態在第二盤內釋放的也的確有些多。要說不怕蘭逸飛和他死磕破發,那也是不對的。 就這樣,比分緩慢而堅定,沒有多大波瀾地穩步上升。 從1-1平,到2-2,3-3,4-4,5-5。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