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蘭逸飛贏下費什,的確在羅馬大師賽第一輪結束后激起了一絲水花。 因為高爾夫球俱樂部在諸多北美網球職業選手內部還是挺有市場的(笑)。 好吧,嚴肅點來說,25歲的費什其實正在當打之年,之前也是很多大師賽16強乃至8強的常客。 一個事業上升期的強者突然就首**斃了,那么任誰也要好奇一下贏下這位強者的選手。 在了解到是蘭逸飛之后,越來越多的選手也開始正視這位華國小將。 不過比起單純的比賽結果,反倒是蘭逸飛賽后接受的一個簡短采訪引發了更大范圍的關注與討論。 有位記者如此詢問道他:“這是你第一次獲得大師賽正選資格,第二次參加大師賽。一舉沖到第二輪的高度,并且還要面對前世界第一,大滿貫得主安迪·羅迪克,請問你有何感想?” 蘭逸飛:“我基本上滿意于自己今天的發揮。不過要是說激動,那其實也不至于,畢竟我給自己設立的目標一直是‘進入第二輪是底線’。我希望自己可以在與安迪的比賽中發揮出比今天更好的狀態。” 就是這么個簡短的文字采訪,不知道被哪個熱心觀眾(亦或是好事之徒)給捅到了官方論壇之上,頓時引起了不少資深球迷的討論。 多久沒有這么狂的小選手出現了? 這是很多此前沒關注蘭逸飛的球迷,第一時間的想法。 好家伙,多少選手終其一生奮斗的也就是個top50的位置,能夠穩定進入大師賽,在你嘴里還得進入第二輪才叫“保住底線”? 正當一些閑得無聊的網友準備在論壇上聲討諷刺蘭逸飛之后(事實上已經有人這么做了),又冒出了幾個比較了解蘭逸飛半年以來戰績的球迷開始為眾人科普這位華國球員。 于是,多數人第二時間的想法又變成了: 多久沒有這么謙虛而有實力的亞洲選手出現了? 才攢了半年多的atp積分,便已經位列世界第42名,到了年終那還不是穩穩的top25?對了,再看歷史戰績的話,邁阿密大師賽16強,休斯敦賽冠軍,埃斯托里爾賽亞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