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幾個童生這般交談道,一個個臉上也是神色斐然,都頗有幾分贊嘆之色。 畢竟這首詩讀起來的確文采斐然,不自覺的讓人心中生出一種感慨而來。 而且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這首詩由歐陽宏做出來的時候并沒有出現原創文氣,那就說明這首詩的作者另有其人,但這么一首不錯的清明詩,卻并沒有在別處見到過,仿佛憑空出現。 幾個人七嘴八舌的說著,有人看了宋穆一眼,開口問道。、 “宋兄,這件事你怎么看?” 宋穆笑了笑,當做無事一般說道:“這自然是一件好事,能多一首有用的清明詩,對于今后的我們來說不等于又多了一種手段嗎?” 眾人都點了點頭,很是接受這個說法。 但是這時候孔宗卻是看向了宋穆當下說道。 “宋兄,這首詩之前并沒有出現過,但是歐陽大人之前也從未用過,你不覺得這有些蹊蹺嗎?” 宋穆咧咧嘴沒說話,自己做的詩,那能不知道其中緣由嗎? 孔宗則是兩眼發光的說道:“這說明,這首詩可能就是咱們吉州府內的某位文人所作的,或許那個人,也就在我們石陽縣之中!” 孔宗如此說道,其他人也頓時一拍大腿,當下便有人將目光看向宋穆,笑而不語。 孔宗也是露出一個笑容看向宋穆。 宋穆摸了摸鼻子,臉上有些猶豫,正準備說明情況。 “這個……” 而就在這時候,一個童生則是高舉著兩本書沖進學堂,當下興奮的大喊道。 “諸位,最新一期的《天下文刊》到了!快來一睹!” 眾人聽到那童生所說,當下立刻就拋下了眼前的話題,轉而立刻朝著那童生涌去。 文朝建立之初,為彰顯文人風范,以更好傳播文脈,太祖特設立《天下文刊》,每月一刊,刊登天下大事,帝都風云,文人詩詞及民間軼事。 這份文刊由一位大學士文人為主編,三位翰林做編輯,七位進士撰稿,所成文章可謂是極具文采,而讀書人若能夠通曉其上的文章詩詞,還能充裕自身文氣。 如此一來,便使天下文人趨之若鶩,幾乎刊刊都需加印,而為保證《天下文刊》可天下皆知,文刊還使用八百里加急傳遞,每個月每個縣城都保證有十本最新的《天下文刊》到達,石陽縣學自然也分到了兩本。 于是乎,課堂之中頓時圍成了兩部分,一個個童生都爭先恐后的向著其中查看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