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憶還是有點手腕的。 雖然秋渭水說這次就是來送書,但他給老爺子帶了小禮物。 比如維生素片、比如鈣和維d膠囊,再比如帶了一瓶子蟲草口服液。 這蟲草口服液是好東西,江中制藥廠的杰作。 具體功效怎么樣王憶不清楚,反正宣傳的挺厲害,號稱中老年人的生活密友。 王憶帶來這一瓶子蟲草口服液有500毫升,價格兩萬多——這東西很貴,包裝也很奢華,分成一支支包裝,王憶將小支拆開倒入了大瓶里給葉長安帶了過來。 禮多人不怪。 王憶把禮品從包里往外一掏,老爺子就忍不住微微笑了。 晚輩的孝敬總是讓長輩們深感欣慰。 秋渭水看到葉長安嘴角弧度往上挑,便伸手進包里然后高高興興的問:“爺爺,你猜我給你帶了什么禮物?” “帶了一條煙?”葉長安故意刺激她。 秋渭水聽的翻白眼,然后收回手臂拿出一本書:“是你孫女婿的著作!” “這本書剛出版、不對,剛郵寄到我們那里,我就給你趕緊帶過來了。” 聽到這話,葉長安終于高興起來。 他接過書去翻閱著看了看,說:“這就是王老師的《龍傲天環球大冒險》?好,好,這本書寫的真不賴……” “啊?你已經看過了?”秋渭水有些失落,“我在縣里買過沒有買到,還以為你跟我一樣,都沒有拿到出版社的印刷書。” 葉長安說道:“我沒看過,我也尋思買這本書來著,結果太搶手了,新華書店一上新就被搶購一空了。” “不過我看《文學報》上介紹過這本書,編輯們對這本書可是不吝溢美之詞,所以我才知道這本書寫的好。” 秋渭水恍然。 她對王憶說道:“我就知道,只要縣里買不到這本書,我爺爺就得不到。他不會去動用關系買的,他基本上不會為了私事去找人家幫忙。” 這時候外面有人敲門,葉長安收起書、戴上眼鏡,說道:“進來。” 一名穿厚布中山裝的中年人進來了。 這是葉長安的秘書。 他跟秋渭水很熟,兩人互相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然后他對葉長安說:“領導,能源集團的同志們已經到了,您看?” 葉長安揮手說道:“帶去招待室,給他們上茶,我稍等一下就過去。另外你跟齊敏同志和其他相關領導知會一聲,讓他們也過去。” 秘書離開。 秋渭水說道:“那爺爺你先忙吧,我和王老師去一趟市場買點菜和肉,晚上我下廚給你們燒飯吃。” 葉長安問道:“今晚不回去了?” 秋渭水點點頭:“嗯,不回去了,你孫女婿體貼你,要在這里陪你住兩天。” 葉長安得知這安排后確實挺高興,還特意拉開抽屜把自己的票證本遞給了秋渭水: “你趁著中午頭暖和,先自己去市場轉轉吧,王老師來的正好,待會有點事我問問他的意見。” 秋渭水拿走票證本要走,王憶趕緊攔下她:“你等等我吧,咱們傍晚再去逛市場,跟爺爺一起去,一家人一起逛市場,熱鬧、有家庭味兒。” 主要是安全。 秋渭水這一身打扮跟回國華僑中的富婆似的,現在社會治安又亂,王憶怕她出事。 不過他的理由也不是瞎找的。 下班之后,一家三口共同去菜市場轉悠著買點菜,然后回家去做飯,這種經歷確實很有家庭氣息。 葉長安想了想這樣挺好,便讓秋渭水幫自己整理辦公室里的資料。 他讓王憶坐在辦公桌對面,自己習慣性的倚在椅子上拿出一支煙倒過來將過濾嘴在桌子上磕了磕準備談話。 秋渭水的斜睨立馬過來了。 葉長安不動聲色,繼續磕著香煙但沒有點燃。 他問王憶說道:“你對能源這一塊應該有些了解吧——我看你領著你們生產隊搞起了太陽能發電。” 王憶心中警鈴大作。 太陽能發電機一直是他在83年代最怕人細查的機密。 于是他謹慎的說道:“上學時候看過幾篇文獻,有一點了解,但了解的不多,怎么了?” 葉長安說道:“是這樣的,從七十年代開始,咱們縣里就搞了一個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實驗研究項目。” “你也知道,能源緊缺對咱們海島經濟發展的制約是相當大的,所以我過來執政后就一直琢磨著怎么能把能源問題給解決一下,然后我請教了一些專家學者,他們給我的建議就是發展新能源。” 新能源是21世紀最熱的那種話題之一,但這個話題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 甚至僅僅是10年之后的92年,錢學森錢老便給國家高層寫了一封名為《關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倡議》。 這封信從戰略上提出要提前部署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他經過縝密的科學了解后,預言了新能源在機械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建議國家早早布局新能源,實現對歐美日韓汽車技術上的彎道超車。 王憶看過這封信的內容,看后只想去錢老墓前拜一拜:埋骨厚國土,國士世無雙! 他知道后世新能源的發展走向,也知道新能源在縣里發展中立下的功勞—— 23年時空的縣里已經有了風能、光能等新能源設施生產工廠,也有潮汐能的研發單位,以后縣里的旅游業和服務業正是以新能源所提供的清潔能源發展起來的。 清潔是發展旅游業所必需的一個元素。 于是他便說道:“專家們的意見是寶貴的,我跟他們意見一致,咱們縣里應該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 葉長安聽到這話后便笑了,下意識的拿起煙想塞進嘴里。 秋渭水急忙上來給他倒茶換水,順便拿走了這支煙。 葉長安喝著茶水說道:“咱們是個海島小縣城,當地一沒有煤炭二缺乏石油,咱們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煤油全是由內陸長途運來,先是火車再貨車最后還要上運輸船,量少價高呀!” “所以我認為,咱們漁業要大踏步發展,就需要有足夠且廉價的能源。” “恰好我知道錢塘有一臺18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曾經連續運轉成功,后因故停用,于是七十年代做出發展新能源的決議后,我就把它給要過來了,初步走上了風力發電的路子。” “但我看了你們島上搞的太陽能發電……” 他說到這里停了停,示意王憶來接著往下說。 他想讓王憶介紹太陽能發電。 然而王憶直接搖頭:“我們島上的太陽能發電是小打小鬧,你說用它來發電給社員們供應一下電燈燈泡那沒問題,畢竟電燈泡才多少瓦?” “可如果想要搞工業用電,那太陽能發電這條路暫時不太行,第一是發電機的技術不行,效率太低,第二就是咱們外島多云多雨,大規模應用上缺乏優勢。” 他又問葉長安:“縣里發展新能源,肯定是為工業服務吧?” 葉長安也搖了搖頭。 他又掏出一支煙翻轉過來用煙蒂撞擊桌面,說:“工業生活都需要,工業上水產品的保鮮、水產品的加工、船機維修和養護,這是用電大頭,居民生活用電也不可小覷。” “改革開放了,經濟要活躍起來了,王老師你說,發展經濟的基礎是什么?” 王憶說道:“是工業!實體經濟的工業!” “只要工業足夠發達,那就能生產足夠多的商品、產生足夠多的利潤,而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說得好!”葉長安一拍桌子哈哈大笑,“你小子懂的就是多,咱們縣里很多人鼠目寸光啊,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都直接說商業。” “是啊,經濟要發展,商業要發達,可他們只看到了商業的利益卻沒有看到工業的價值,農業是根、工業是本,沒有工農業支撐的商業,那就是無根無本的浮萍草!” 他繼續說道:“工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我估摸著往后農村的勞動力就要往工廠區域轉移了。” “工廠主要在城里,這樣以后城區規模要擴大,所以居民生活用電范圍會擴大,會加重電力負荷,這點得提前考慮到。” “另外還有一點你可能不清楚,那就是水,咱們縣里的淡水也需要用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