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東峰去拿了一個磚模過來給王憶顯擺。 這都是他們的杰作。 磚模是木制的,把攪拌好的泥塊壓進磚模內填實,用鋼絲切削掉多余的部分,再把磚模打開那么一塊磚坯就成型了。 王東峰說道:“不過機器干活就是快,我們手工干磚坯,動用了生產隊的勞力也是花了五天時間才做出來這么五千塊磚坯。” “前頭做出來的磚坯已經曬好,后面做出來的曬制的還差點火候。” 盛大貴拿起個磚坯試了試,說道:“問題不大,靠焙燒時候的技術能解決晾曬不足的問題。” 大膽吆喝一聲,隊里的勞動力過來開始收拾磚坯上板車送入窯洞里。 生產隊有二十壯勞力過來當工人了。 他們覺得當工人體面、收入高、福利好,有工裝、有勞保鞋還有勞保手套,跟城里正式工一個待遇。 泥瓦匠二豬就對此非常滿意,時常跟他們訴說磚窯廠的好條件,這更讓壯勞力們愿意當工人。 而且在磚窯廠當工人就不拿工分轉為拿工資了,基本工資就有五十四塊錢! 另外還有全勤獎、加班補助、各種補貼,合計下來收入可高了,一年能上千塊! 所以隊里人對于能來磚窯廠當工人這件事都非常熱忱。 王憶允許他們來嘗試一段日子。 如果隊里社員能干的住磚窯廠工人的活自然最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工資待遇可以開給自己人。 但他覺得這夠嗆的。 磚窯廠的活不光累還烤人,漁民們習慣了海里作業、習慣了跟水打交道,很難適應這種工作環境。 這就是王憶把毛小方等人帶過來的原因。 磚窯廠得錢不好賺的! 磚坯開始送入磚窯,盛大貴領著兩個學徒趕去指導他們進行碼窯。 碼窯的時候磚頭不是隨便放的,堆放模式非常嚴格,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炕腿、垛身、火眼! 其中炕腿就是磚坯垛底下的基礎部分;垛身就是磚坯垛的主要部分,位于炕腿的上面;還有個火眼。 火眼最重要。 因為燒磚是用煤炭來燒,那煤炭放在哪里呢?就是要通過加煤孔送入火眼里,煤要落在它里面進行完全燃燒、充分燃燒。 而磚頭就是煤燒出來的,這樣火眼能不重要嗎? 不管炕腿、垛身還是火眼都有多種形式。 很多磚窯廠都要靠反復的組合來確定一套最適合某個窯洞的搭配形式。 盛大貴的厲害之處就在于,他的存在可以大大減少這些實驗方式,節省時間也節省材料。 炕腿采用二順坯形式;垛身是直斜條抹法;火眼則是搭橋火眼。 工人們第一次搭建磚垛容易手忙腳亂,盛大貴沉穩有力的聲音大大的減緩了他們的緊張。 老專家見多識廣,聽他的準沒錯! 隨著一個個磚垛搭建起來。 盛大貴比對了加煤孔的位置又去確定了通風孔和煙囪的情況后點點頭。 王向紅趕忙問道:“沒問題?” 盛大貴笑道:“準備鞭炮吧,準備點火焙燒!” 焙燒是燒制磚瓦的最后工序,也是決定質量的關鍵環節。 只有在焙燒過程中,黏土物料的各種成分才能在高溫作用下發生物理反應、化學反應,最后燒制成堅硬高強的磚頭! 磚垛搭建結束。 還要將窯洞設置出預熱帶、焙燒帶、保溫帶和冷卻帶等區域。 這里面都有大學問。 別看燒磚燒瓦是農村工廠就能干的活,也別看我國在仰韶文化晚期就掌握了燒磚技術。 可‘能燒’和‘燒得好’、‘效率高’完全不是一回事。 要不是王憶恰好認識盛大貴這個專家,那他們想要辦起磚窯廠可就太難了。 預熱帶設置出來,木工組提供的木屑和于文山送來的優質煤屑放入,接下來就可以準備點火。 一通忙活,又是傍晚時分。 盛大貴說道:“提起風閘來進風,準備預熱吧。” 王向紅說道:“那也得準備點鞭炮了?” 盛大貴笑道:“不用準備,現在就可以點鞭炮了!” 王向紅聽后精神一振,叫上王憶親自去點鞭炮。 他們帶來了兩掛鞭,每一掛都是一千響的大鞭! 防風打火機燃燒起火焰。 ‘嗤嗤’的聲音頓時響起,接著: “砰砰砰……” 海風吹起,鞭炮搖晃,硝煙彌漫! 待在一起的社員們急忙使勁呼吸,王憶詫異的看向他們,有人嘿嘿笑道:“聞見鞭炮這個硝煙味,就感覺像是過年了!” 王向紅說道:“距離過年是不遠了,咱們加把勁,爭取多燒出點紅磚來,等到過完年,咱就正式開工修房子了!” 王憶說道:“先給學校修房子,規劃我已經做出來了,我也委托學土木工程的同學幫咱們設計了學校的教學樓、宿舍樓這些建筑,回去我就安排學校做準備。” 王向紅聽后點點頭:“有道理,那就從學校開始建起——這得把學校都給推了重新建的吧?” 這是必然的了。 鞭炮響起、磚窯開火。 接下來就是等待。 王憶和王向紅開船返程,帶上了大膽他們這一隊人。 建筑隊就要干建筑隊的活,不能跟磚窯廠工人搶活干! 大膽等人挺不高興的,回去的路上就在船上嘟囔:“我不想干建筑工,我想當磚窯廠工人。” 工人工資高! 建筑工是拿工分的。 王向紅給王憶使了個眼色,說道:“我就說你給工人定的工資太高了。” 王憶嘆氣道:“等等看吧,磚窯廠當小工真是個苦工作。這樣,咱們隊里改一下,不管是什么工種,都拿工分!” 現在他算是體會到‘不患貧而患不均’的難處了。 社員們以前都受窮,誰也沒話說。 如今每個季度都有分紅,家庭收入劇增,結果因為上工不同拿錢不同,內部就有聲音了。 王向紅說道:“嗯,根據工種不同、勞動量不一樣還是拿工分吧。” “唉,”他也忍不住嘆了口氣,“錢未必是好東西,怎么窮的時候大家伙還能聽組織安排、心往一處使,這如今不窮了,反而小心思多了?” 大膽一行人聽說在磚窯廠當小工同樣拿工分,頓時老實下來。 王東明嘟囔說:“隊長、王老師,咱們社員當工人拿工分,外面雇傭的人卻是高工資?這說不過去吧?” 王憶說道:“外面雇傭的人有分紅嗎?你們要是不要分紅,我也給你們工資,好不好?” 這次徹底沒人說話了。 但有人心思靈活,問道:“王老師,要是咱們公社其他隊的社員來當工人,那怎么弄?給他們開工資?” 王憶說道:“對,外隊社員來當小工給開工資。” 社員們彼此對視一眼。 小心思都活躍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