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憶去碼頭開船,雇傭力工準備裝船。 另外他也打聽了一下剛才的老人和孩子。 挺好打聽的。 剛才老人帶著兩個孩子挑著擔子從碼頭上穿過,不少人看到過他們。 也有不少人認識他們。 于文山真是個狠人,他的推斷一點都沒錯! 老人叫邵光來,有兩個兒子四個閨女,其中小兒子早年因病去世,大兒子邵建兵在海防上工作,是一名海防警。 早在七十年代的時候海上走私案件頻發,走私犯都是開快船、持沖鋒槍。 海防警的壓力大、工作危險,就跟日后的緝毒一樣,這年頭走私比搞毒的利潤還要大。 電影《樹大招風》里頭,任賢齊演的葉國歡曾經是敢于警方火拼的悍匪,但后來卻轉行干起了走私水貨電器。 因為他發現走私水貨電器比搶劫還要暴利…… 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走私利潤太大,亡命之徒太多,海防警出任務經常要與犯罪分子進行血戰。 邵建兵就是74年犧牲了,為了堵住犯罪分子他身中三彈,當場犧牲。 于文山推斷的很正確。 邵建兵犧牲之后,治安局和縣政府都給他家庭有所補助,更有撫恤金,但邵光來把撫恤金全給邵建兵交了黨費…… 碼頭上的老水手們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面色復雜。 放在74年的時候,全縣人聽說這件事后都先豎起大拇指夸贊邵建兵愛國愛黨愛人民。 因為海防警每次出任務都會留下一封遺書,邵建兵在遺書里寫明了撫恤金用途,那便是給自己繳納余生的黨費。 然后他們還會豎起大拇指夸贊邵光來識大體、有覺悟,遵從了兒子的遺囑,讓兒子將一生、將自己的所有獻給了祖國。 這事當時辦得敞亮,全縣各單位和學校還發起過學習邵建兵同志的熱潮。 但是時至今日民情已經變了。 改革開放之后,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全民膜拜英模的盛況一去不復返,英模們甚至開始去面對諸多爭議。 特別是隨著英模們逐漸褪去過多的道德色彩后,人民對于他們的選擇開始進行質疑。 就拿去年影響力特別大的一件事來說,姑蘇絲綢印染廠有一名普通女工叫杜蕓蕓,她的養父母給她留下了十萬元遺產。 而當時印染廠女工的月薪才42元! 杜蕓蕓拿到這筆錢后上交給了國庫,要支援祖國建設,然后她說:“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這件事像一陣風傳遍了大江南北,一夜之間,“杜蕓蕓”成了全國人民的榜樣。 《人民某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等先后發表了她的事跡。 滬都電影制片廠將她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姑蘇政府安排她去各單位和學校進行演講…… 可是她并沒有像以前的英模前輩一樣成為社會主流贊頌的對象,反而她遭受了群眾的大量質疑和非議: 有人罵她傻,有人認為她想出名,有人說她不敢拿這筆錢怕不太平怕被人綁了票等等。 引申到邵光來和邵建兵父子的經歷上,如今碼頭上的水手、漁民們再談起來開始搖頭: “唉,建兵絕對是個好同志,但當時他寫遺書恐怕也沒有很認真去寫,就是走個過場。” “我也是這么想的,那年頭電影、廣播里都是這樣,戰士們、干部們還有知識分子們臨終前都會把遺產交給國家,邵建兵是隨了那股潮流而已。” “邵光來也真是,兒子不懂事他也不懂事?他當時有孫子有孫女,難道不知道以后自己養老還有養大孫子孫女都要錢嗎?他還把錢真給交出去,現在好了吧?自家家里窮的叮當響了吧!” “王老師你怎么看這個事?” 王憶聽著他們的紛紛議論后笑道:“我前些天剛背誦了魯迅先生一篇雜文,里面有一段寫的很好。”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于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用這段話去評價漁民和水手們不合適,大家伙只是現在意識有所改變,并不是壞人也沒有多卑劣,他們跟他王憶一樣都是普通人罷了。 可是王憶現在剛得知了邵建兵的事跡后再聽他們如此去叵測的懷疑烈士的心思,真是很生氣! 一時之間意氣上頭,沖動了! 或許這些人說的是真的,可是誰又能證明呢? 正所謂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邵建兵確實為國捐軀了,確實將滿腔熱血貢獻給了他摯愛的祖國和人民,將自己擁有的最美好的生命和金錢都獻給了祖國。 這種情況下再去事后猜測他的為人,那就不好了! 王憶覺得評價人物是要跟所處時代結合起來的,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故人的事,正如不能用前朝的尚方寶劍斬本朝的官。 他沒有直接回應碼頭上眾人的疑問,但魯迅不愧是周樹人,他的文字是真的鋒利。 哪怕沒什么文化的人也能從這段《戰士與蒼蠅》中聽出王憶對他們說法的不屑。 有些人尷尬的笑了,有些人不服氣,說道:“王老師你覺得我們覺悟低是不是?但我要告訴你,這不是我們的覺悟有問題,是這種事它本身就有問題。” 旁邊又有水手補充道:“沒錯,那個王老師我問你一件事,今年夏天第四軍醫大的學生張華為了救一名跌入糞池的掏糞老農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你知道不?” 王憶點點頭。 他當然知道了。 這事王向紅得知后還惆悵過好些日子,多次扼腕嘆息國家失去了一個好兒子。 有水手立馬問道:“你知道的話,那你知不知道城里的大學當時爭辯一個問題爭辯了很久,就是大學生犧牲自己救回掏糞老農,值不值得?” 王憶說道:“值不值得,這要問張華同學,只有他可以也只有他有資格來回答這問題。” 聽到這話水手便笑了起來:“王老師你這家伙有文化就是能說會道,太狡猾了,你沒有回答這問題。” 王憶說道:“我不是沒有回答這問題,而是這種問題你讓我怎么回答?但凡回答問題都有立場,你讓我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呢?” “不如這樣,我反問你一句,有個大學生為了救一名險些被貨柜砸中的漁民而死,你覺得他值不值得?” 水手愣了愣。 這問題不好回答吧? 他猶豫了一下,硬著頭皮說道:“不值得,大學生換一個老漁民?不值得!” 周邊正在抽煙的漁民們頓時愣住了。 你麻痹! 王憶說道:“是因為大學生更有學問、更有能耐、更有本事,對社會的貢獻會更大,對吧?” 水手急忙點頭:“對啊,我是為了國家著想呀,為了咱們社會著想。” 王憶說道:“如果你是為了國家著想、為了社會著想,那你的想法可就錯了。” “如果面對生死危機的時候,要根據一個人的身份、能力來確定生存的優先權,那社會的秩序恐怕要出點問題了。” “就拿大學生救老農的話題來說,大學生對社會的貢獻肯定比漁民更大?或許這大學生已經染了絕癥呢?或許這漁民以后可以抓到一名對社會危害很大的敵特呢?” “這些不確定性太多了,最重要的是,救人往往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事,當施救者要先分析救人所能產生的利益的時候,他還有機會去救人嗎?” “國家憲法說了,我們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是平等的,救人應該是一個平等生命互相救助的事。” “不過還是要量力而行,不必強逞英雄,也不是說咱們都得當英雄,能做個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就已經很好了。”王憶又補充說道。 眾人聽了他的話后陷入沉默,抽煙的抽煙,摳腳的摳腳。 他們不信服王憶的話,可有一件事讓他們感到恐懼: 如果救人真的需要考慮等級尊卑、能力價值,那他們這些過著苦日子的窮苦人以后遇到生命危險,誰會救他們? 這樣豈不是成了沒能耐的人應該救有能耐的人、地位低的人應該救地位高的人? 這樣社會秩序恐怕真就亂套了。 王憶看著大家伙那滿臉的糾結后笑了,說道:“我只是個小學的民辦教師,說的話不是金科玉律,你們不用特別在意我說了什么,也沒必要去相信我的話。” “反正我覺得,人這一輩子,做事能無愧良心那就頂了不起了,不用想太多,摸著良心好好過日子就頂了不起!” 一直沒說話的于文山忽然開口問道:“王老師,那你要是碰到有人有生命危險,你會去救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