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呀,我們家也有電燈了!” “船上有電燈了,哈哈,電燈亮了,咱們的船也亮了!” “以后等到沒月亮的時候不用怕觸礁啦,不用爹蹲在船頭瞪大眼睛看海上了……” 歐人民兩口子欣喜的笑起來。 是啊。 自家這艘船晚上有電燈可以用了! 王憶試過機器、電線沒問題,這樣就是策劃著怎么在船上走一條電路網了。 這事相對簡單,因為船上的用電環境簡單,駕駛艙、住宿艙、船頭船尾能通電力即可。 于是他把王向紅、徐橫、祝真學、祝晚安和楊文蓉等人叫了上來,一行人共同出謀劃策做出了簡潔有效的電路鋪設圖。 接下來便是在船艙上打洞通電線。 腳蹬發電機存放在了駕駛艙,雙帆船的駕駛艙很簡單,里面就一個船舵沒有別的東西,空間很大。 這樣船頭船尾和各艙房走主線路再分流出一條電線接燈泡就行了。 人多力量大。 線路很快通過去,用絕緣膠帶將電線進行分流,上面掛燈泡、下面上按壓式開關—— 隨著最后的燈泡安裝結束,他們打開所有開關,整艘船都亮堂了起來! 看到自己的漁船有了電力,歐人民激動的熱淚盈眶。 這是一個里程碑。 王憶趁熱打鐵,說道:“光通電沒什么稀奇的,歐大哥、嫂子,明天我安排木匠上來給你們把門窗修整修整,你們船艙的門窗都是木頭板子,這樣白天還沒有晚上亮堂呢。” “我們隊里有玻璃,給你們門上開鑿一扇窗戶,把原來的窗戶都換上了玻璃窗,這樣子才好呢。” 歐人民高興的說道:“好好好,王老師你真是厲害,你真有本事,真有能耐。” 王憶搖搖頭說道:“嗨,我這算什么有本事有能耐?要是我真有本事,那我應該給你船上安裝一臺螺旋槳,到時候你在船艙里掌控方向舵就行,用不著船帆用不著撐桿,全靠螺旋槳就能橫行四海!” “可惜我沒有這個能力呀。” 他遺憾的發出感嘆聲。 歐人民聽的也下意識感到有些遺憾。 雙帆船先改電再換門窗,這些修修補補的動作并不大,可是卻讓一艘傳統原始的木船變得先進起來。 讓船上人的生活幸福感飆升。 他開始更加信任王憶的安排了。 王憶做完修改門窗的決定后便跟其他人下船了。 王向紅已經看出他的意圖,是要徐徐圖之,所以他不著急,沒有追問王憶怎么動員歐人民改船。 只要歐人民愿意給船上安裝電路、改了門窗,那距離他愿意給這艘船大改就不遠了。 這點王憶比王向紅更清楚。 因為22年的手游都喜歡玩首沖的把戲,幾塊錢就能得到一大堆的厲害道具,而一旦玩家進行了首沖,那就很大概率會大沖。 徐橫奇怪的問了王憶一句話:“班副去哪里了?今天怎么沒看見他?” 王憶簡單的說道:“我安排他去縣里頭查點事了,讓他查查教體局那邊是誰在幕后算計咱們,到時候我好有的放矢收拾他!” 徐橫點點頭,給他留下一句話:“要用我的地方你說,我給你辦的干脆利索。” 王憶說道:“肯定要用,不過不著急,先等班副去打探消息,等他拿到消息了咱們再從長計議。” 自從上次寒流來襲之后,小陽春天氣回暖,外島的氣候還挺舒服的。 白天陽光好,加上有清冷的海風吹,二豬壘起的浴池干的很快,王憶覺得可以正式把浴池給修起來了。 正好麻六他們又要回來一趟了,王憶便去給滬都的倉庫和翁洲的丙-110倉庫都放入了一些東西,讓麻六捎帶回來一些,也讓生產隊派勞動力去市里碼頭接應的時候搬運一批。 滬都倉庫里的是輕快有用的商品,比如農田用的塑料膜、比如防水黑塑料紙之類,而丙-110倉庫里有建筑材料: 他搬運了一些水泥。 一袋子是五十千克一百斤,王憶搬運了兩噸進去。 搬運水泥和搬運糧食一樣簡單。 他晚上去買了水泥讓工人裝上自卸三輪,開進時空屋后卸進丙-110倉庫即可,很省事很省力氣。 如果生產隊買水泥比較吃力,那他就準備從22年搗鼓水泥。 每天晚上睡前搗鼓兩噸,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十噸! 收拾了水泥他上網看了看太陽能熱水器。 這東西要帶過來不難,但相對82年,22年的熱水器帶著一根根整齊劃一、光華通透的太陽能熱水管,多少還是過于驚艷。 跟八十年代不匹配。 然后大數據幫了他一把。 他搜索太陽能熱水器后屢屢不下單,估計被大數據判定為窮逼了,就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太陽能熱水袋的東西。 這東西跟八十年代太搭配了! 它們就是黑色的膠皮袋子,吸熱能力非常強,把水存入其中后接受陽光暴曬,輕易能升溫到五十度,夏天的話把水煮到七八十度都沒問題! 于是王憶就撿大號的開始買,一買下單一百套! 主要是價格便宜。 東子家給定價才不過40塊,因為王憶下單多,客服主動聯系他了,還主動給他一套便宜兩塊錢,送他一些軟管、噴頭之類的零配件。 有了太陽能熱水袋,這下子浴室徹底能開起來了。 要不是這年頭海草房漏風,社員們做不到家家戶戶都有密閉小房間可以當浴室,那王憶真愿意一家送一套。 現在生產隊還沒有家家戶戶設一個浴室的條件,王憶便準備等蓋新樓房的時候要把洗浴間給配置上,到時候一家弄一個太陽能熱水袋,每家每戶都可以全年洗熱水澡。 當然,這得需要陽光好、天氣好。 十一月的中旬天氣一直很好,各家島嶼又開始曬鲞了。 正好第一波帶魚汛來了,每個島嶼、每個村莊生產隊都捕撈到不少帶魚。 舟山帶魚好東西,個頭不長一米左右,但不管是曬鲞還是鮮吃亦或者蒸帶魚飯都很好吃。 除了帶魚,天涯島上還捕撈到不少的鰻魚。 歐人民知道一個鰻魚富集之地,王憶第一次上他的雙帆船給歐母治病的時候就看到他們捕撈到不少鰻魚。 以往鰻魚都用來換糧食,海上換糧食挺坑的,很多人故意欺負白水郎沒有社會生活經驗、不了解現在社會上的物價變動。 于是他們就用六幾年糧食匱乏時候的價格來衡量海貨,像是鰻魚他們給價給的很低,一斤鰻魚只給一斤玉米面! 所以歐人民前些日子打聽到‘天涯島王家人實在,買蝦給好價’的消息后,便連夜想要來賣蝦。 現在他們捕撈到鰻魚都歸于生產隊了。 歐人民兩口子也開始喜歡生產隊的大集體生活了。 一日三餐都是大灶上招待,隊集體還給他家分棉衣、分棉被,這樣他們本來對錢便沒有太清晰的概念,如今生活都有人負責了,更是不再去管錢。 鰻魚到手,那就要曬鰻鲞。 這是外島飲食風格,漁家人吃魚,四時各有講究,春天吃鮮、夏天吃活、秋天吃肥、冬天吃鲞。 每到冬日,外島各家漁民但凡有魚有條件有機會,那真是天天曬魚鲞,然后各家餐桌頓頓有魚鲞。 歐家捕撈到的鰻魚相對生產隊來說不算多,忙活一天最終收回來幾百條鰻魚。 于是王向紅就決定不全員曬鰻鲞了,找了幾戶曬鲞有名的人家曬新風鰻鲞,以后供應給王憶去送禮。 新風鰻鲞是魚鲞中的珍品,制作過程聽起來不難,就是把新鮮的鰻魚腌制后交給西北風與日光晾干一周便成了。 但實際操作卻不容易,它腌制前不是簡單的剖魚,還要先洗凈鰻魚外皮上的粘液并擦干水分,這樣曬一下,曬到風吹魚皮干燥起來了,才開始剖魚。 剖鰻鲞就跟剖蛇一樣,找一塊木板、釘一根鐵釘,把鰻魚頭掛在上面,接著給鰻魚開膛破肚,去除內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