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海福縣還是挺大方的,送給王憶一艘小客輪。 一艘退役的小客輪…… 這艘船的舷名是藍島十號,是早年外島營運觀光船藍島系列的第十艘船。 它的個頭不小,船長有19.83米,寬是4.5米,設計航速是12節,最快能達到15節,滿載吃水1.45米,共有39個座位,是觀光船中的中小型船。 早年這船屬于fh縣所屬的旅游公司,專門為接待海上游客和釣客所用。 如今它退役并不是因為年代太久或者機器出了問題,是縣里在前幾年旅游業大熱的時候陸續購置了多艘新型觀光船和航釣船。 誰知道前年開始疫情突至,把旅游業是摁在地上一頓死命的捶! fh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轉型,從原本的漁業立城改成了兩條腿走路——發展漁業的同時也著重發展旅游業。 外島旅游業在疫情之前發展的很好,所能制造的產值已經接近了漁業的百分之三十,一個很大的數字。 當時縣里找精算師找這個專家那個專家估算過,認為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需求會更加旺盛。 翁洲市作為千島之市,更會迎來大量的內陸游客。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給旅游產業做了升級,旅游公司斷斷續續貸款購置了不少的船只。 結果等到疫情來了,旅游業塌了,縣所屬的旅游公司和縣政府就傻眼了。 這種情況下沒辦法了,他們只能將一些閑置資源變賣或者退役。 像航運船這種東西是要精心保養的,用不著的船只要么封存要么退役,只要飄在海上風吹浪打加日曬,那就得花錢做保養。 出于這方面考慮,縣里出臺了政策,但凡是來縣里進行產業投資特別是實業投資的都有獎勵。 王憶投資的力度最大,今年又是砸錢租賃島嶼又是在縣里買發電機買集成房屋,也在市里殘聯雇了人,這讓縣政府的領導們看在了眼里。 領導們最終開會討論,給王憶這邊的嘉獎就是一艘客船。 接待王憶的是縣里的二把手,名叫齊德,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干部。 女接待員把王憶給他送過去,他很熱情的跟王憶握手寒暄,把王憶好一陣夸,夸的是一個勁撓頭。 王憶對領導也很熱情,畢竟人家給他一艘客船呢。 藍海十號是退役了,但并非是因為不能用了退役的,這艘船的營運壽命還有十年左右呢,放在他手里慢慢開著,那壽命延長一倍不成問題。 而且這藍海十號還有個特別好的優點,船下有平衡舵,所以抗風能力強,能抗8級大風。 齊德聽著他的感恩戴德便笑了起來,說:“你不用感謝我們,這是我們該做的。” “我們縣里的領導們得知你從殘聯雇傭員工,給國家減輕負擔,對此大為感動,前些天剛得知這件事我們就想對你進行嘉獎。” “這恰好九月開漁節,最終經過我們反復討論,決定將這艘船交給你。因為我們發現你沒有客船來運送員工,有了這藍海十號,你再雇傭一名駕駛員,這樣以后你的員工們回市里就方便了。” 王憶說道:“這可太好了,說實話,領導,我本來是計劃再買一艘小型船艇比如快艇來接送員工。” “結果真是想什么來什么,你們為我解決了一個好大的困難。” 齊德笑著擺手:“這是我們應當做的,你作為咱們外島子弟,在有了錢之后不忘家鄉,特意回來報效家鄉,這是我們特別佩服的一件事。”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認為,你想幫助家鄉,那家鄉不能冷落你,也該幫助你!” 王憶連連感嘆:“謝謝領導,謝謝各位領導,可惜我這人是人輕言微,否則我真想請領導們吃個飯以表達謝意。” “吃飯就免啦,可不是因為你什么人輕言微——你這話是太謙虛了,而是我們做了點應該做的小事,加上現在國家有規定不許我們去人民群眾家里大吃大喝,所以我才謝絕你的邀請。”齊德說道。 他頓了頓又微微一笑:“不過你如果確實想要感謝咱們家鄉的支援,那以后你聘用殘疾人員工的時候,能不能考慮一下咱們縣里?” 王憶一拍手說:“我手頭上正好還需要人呢,領導你這是又給我幫大忙,又是想什么來什么了!” “是這樣的,領導,我現在還需要十來名員工,主要負責的就是看管島嶼和裝卸貨物,后期也要負責海上養殖工作,如果咱們縣里有合適的人員……” “有,這個確實有!”齊德歡喜的說,“而且咱們殘聯登記的人員中,還有不少是有特長的。” “比如有的人會開船也會修船,有的人是老養殖戶,他們都算是技術人員呢。” 王憶說道:“那我跟誰對接一下?我起碼需要一名駕駛員和十余名養殖戶。” 齊德立馬掏出手機打電話,然后給他一個微信讓他加了好友,這是縣里殘聯的主席。 他們兩人寒暄了一下,互相達成了目的,然后又有人到來,齊德又要接待其他人。 這時候有工作人員領著王憶出門了,說道:“王先生,您今晚要是有空的話可以留下,咱們的開漁節要持續到明天早晨的,晚上會有晚會,明天早上有豐收的漁船回來,到時候共食海鮮。” 王憶遺憾的說道:“實在抱歉,我今晚還有一些工作安排,恐怕很難一直留下,不過我盡量調整一下工作,以爭取能參加晚會。” 這時候開漁節的活動已經開始了。 王憶入場后打眼掃了掃,看到來的游客不少,但整體人員不多。 廣場上的觀眾稀稀拉拉的。 這讓他忍不住的感嘆,疫情對旅游業的打擊太厲害了! 活動有主持人。 不過并不是很正式的進行主持,隨著一群船老大身著紅衣齊齊聚攏在廣場,然后第一項就開始了:船家為生計祈福。 外島漁民很愛國,因為他們現在的活計和活命都靠國家發展—— 國家對于買船買漁具有補貼,國家發展了北斗系統等高科技來助力他們海上生存和作業,國家的強盛也能成為他們去公海捕魚時候的底氣。 總之祖國的強盛,才有了漁民的幸福生活,所以船老大們帶頭,全場的游客和各界嘉賓齊聲唱《歌唱祖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船老大們肺活量很足,而且好些常年飄行海上全靠香煙提神,硬生生養出了一副老煙嗓。 豪邁嘹亮的老煙嗓響徹廣場,這歌聲確實很響亮。 王憶也跟著唱。 縣里的領導和各界嘉賓在歌聲中入席。 王憶很榮幸的也成為了嘉賓之一。 他是里面最年輕的一個,不少人一邊唱歌一邊拿出手機跟他加好友…… 一曲唱罷,英俊倜儻的主持人闊步走上舞臺用慷慨激昂的嗓音說道: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漁民朋友和游客朋友,時維九月、蛟龍騰飛——我們福海開捕節到今時今日已是連續舉行十六載。” “十六載春秋、十六載寒暑,對于東海禁漁而言,是我們福海漁民對海洋保護的十六年,漫長而遙遠的十六年!” “但是,對于年年遠征海洋、拋網迎浪的漁家父老鄉親而言,十六年不過彈指一瞬。可是你我共知,那份開捕前心潮澎湃的期待,與向海而生的鄭重,千年如一!” 掌聲嘩啦啦的響起來。 主持人向臺下一一鞠躬,等到掌聲落下他舉起話筒繼續說道: “在滿懷期待的廣場上、在海風呼嘯的漁港前,我們福海的漁家人遵循著無數年歲前最地道的漁家風俗,要用一場人聲鼎沸的踩街儀式,來開啟每一年的開捕盛宴!” 王憶撓了撓頭,踩街?這是什么活動? 他沒有拿到活動流程表,所以不清楚今天下午開漁節的詳細安排,只能隨大流。 不過他以為一開始應該是領導講話和領導們發獎品,沒想到當地領導還挺開明,并沒有急著上臺出風頭,而是先開展風俗活動。 隨后王憶參與踩街活動才知道這么安排的原因,原來踩街說起來很普通,就是船老大和漁民們身著盛裝、敲鑼打鼓的去穿街走巷。 現在好些當地人還沒有來,但他們不是不來了,都在家里等著呢,等待著踩街的呼喚。 只見一條金龍開道,有專業舞龍人舞起了一條長龍,然后船老大和漁民們跟隨在后,又是吆喝又是敲著鑼鼓,在縣城的高樓小巷里穿梭起來。 家家戶戶門口盛開,金龍到門前居民們便提著個水槍出來沖著金龍噴水,然后參加到踩街的隊伍里,最后大家伙一起隨著踩街的隊伍聚到廣場處。 王憶回頭去看。 這下子隊伍可壯大了,浩浩蕩蕩至少得上千人被吆喝了出來! 這樣才對。 漁家人特別有集體意識,很響應集體活動。 隨著隊伍穿街走巷回到廣場,這次廣場變得熙熙攘攘、摩肩擦踵起來。 好些游客掏出手機、舉起自拍桿進行拍照。 今天的朋友圈全靠踩街活動來裝逼了! 踩街活動讓開漁節剛開始就進入高潮,主持人等隊伍歸來也激情的喊道: “踩街歸來謝大洋,各位,讓我們用赤忱的熱情昭告全島、敬知東海,福海的漁家人出海在即,愿風調雨順,愿海佑漁家,愿再歸來,青魚白蝦紅蟹裝滿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