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同志的發言很有七十年代的味道。 但很有道理。 山頂圍墻中間是大門,門上有通紅凸出的五角星,兩側墻壁用綠色油漆刷了兩句標語:以島為家、長期守島。 宋國強去打開門領他們進去,巍峨高大的主燈塔出現在他們面前。 燈塔座北朝南,由燈塔、水井、附屬房組成,它是外島最重要的燈塔之一,使用的燈光大功率之下非常強,每60秒鐘交換發光1次,射程能達到22海里! “在這里甚至能照進縣里的碼頭,你們夜里船只進出港口,有時候就是我給你們打的燈光。”宋國強驕傲的說道。 石大章問道:“那我們現在要干什么?” 易專家指著塔基說道:“這里前些天剛被拆掉,導致臺風之下塔身可能不太穩定,所以我需要大家伙有序的分成兩個隊每隊分成三個組,然后在塔頂上均勻的綁上三根纜繩,三個組各拽住一條纜繩。” “如果臺風過于猛烈吹動了燈塔搖晃了,那就需要你們來發力穩住它,不過不能下死力氣,你們需要配合著發力,燈塔向那邊搖晃那另一邊就要發力將它拽住。” “這樣一組疲憊另一組就要頂上,兩組輪換!” 一個沉默寡言的漢子搖搖頭,說:“兩個隊伍不夠,三個隊伍,需要設置一個預備隊。” “三條繩子也不夠,綁六條繩子,三個組拽住三條繩子來保持三角站位發力,要是三角發力不夠用,那就得需要預備隊從另外三條繩子下手協助發力,這樣才保險!” 易專家和領著的兩個人聊了聊,又跟石干事聊了幾句。 王憶聽見石干事說:“這位同志叫丁得水,是多寶島民兵小隊的隊長,曾經在主力部隊服役過、當過軍官,因傷復員后選擇回家當漁民。” 易專家說道:“那他的建議很有參考性,確實比我考慮的要全面。” 他領著民兵們看了看這座燈塔。 燈塔的根基本來是一層層厚實的磚頭,以水泥澆灌。 但是主體卻是木質機構。 燈塔底部很粗,畢竟它有十好幾米的高度,就跟城里居民區設置的水塔一樣,里面有一層梯子,旋轉著通往塔頂。 易專家介紹說:“外島的燈塔多數跟外國人有關,是西洋人入侵滬都后留下的海上航標。” “那時候外島沒有磚瓦廠和水泥廠,而島嶼上常見的石頭無法搭建燈塔,于是上世紀西洋人只能就地取材用木頭做燈塔。” “建國之后燈塔主權收歸國有,咱們國家就做了修繕和加固,可是同志們都知道早年間咱們國家經濟落后、一窮二白,所以修繕工作比較簡單。” “現在改革開放了,外島海域的航路擁有了更重大的作用,國家準備撥款講所有燈塔做個大修……” “嗨,這燈塔都是洋人的東西?那不能,我們外島早就有燈塔了。”石大章忍不住開口說話了。 易專家笑呵呵的說:“對,燈塔在咱們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大唐時期就以佛塔的形式發展了燈塔,而且這燈塔隔著咱們位置不遠。” 他指向滬都方向說:“那邊有個叫朱家角公社的地方,它那里有一座茅塔,正是咱們最早的人造航標。” 又有人說道:“茅塔我去看來,三十來米,就在湖心島那邊,有塔院、亭臺樓閣、水井之類的,那到了夜間可亮堂,有些船都在那里停下喝茶……” 石干事舉起一面旗子試了試風力,凝重道:“不說廢話了,先都去塔房里擠一擠,分一下組,我看臺風外圍要侵襲過來了。” 就在此時,天上突然一道閃光、突兀的一聲雷霆轟鳴。 幾乎是瞬間眾人感覺到雨水滴落在身上。 石干事急趕慢趕的把他們帶到大鵬島是有道理的。 臺風開始發威了。 現在風勢挺大的但還沒有很大,倒是雨勢很厲害,瓢潑大雨兇猛潑灑! 海上頓時更是黑暗。 石大壽和易專家協商了幾句,然后把民兵們分成了三個隊,分別是一隊、二隊和預備隊。 每個隊有個隊長,一隊隊長是石大章,二隊隊長是王憶,預備隊隊長是丁得水。 分好隊之后各隊長又分組,三個組,這簡單,按照民兵小隊來分組就行。 在他們安排聲中,外面風雨急驟。 王憶把背包先存放進屋子角落里,緊急穿上了雨衣——馬上就要奮戰了。 不過有這雨衣保護人在風雨里會好受的多。 他買是兩截式雨衣,有衣服有褲子,工藝上屬于黑色雙層款,帶網格內襯,號稱是暴雨級防水,能連續擋24小時的風吹雨打。 而且它的兜帽是雙帽檐的,一個帽檐往前一個透明帽檐是落下可以護在臉上的,這樣能擋風擋雨甚至可以用來擋空氣中的傳染病病毒。 他們生產隊的民兵都穿上了這雨衣,然后很快就知道了它的妙處。 王東峰歡喜的伸出袖子去試了試說:“這雨衣好啊……” 王憶趕緊捅了他一下給他使眼色,低聲對民兵們說:“保護好自己就行了,別顯擺!” 這會其他人都在穿雨衣,少數幾個人還是穿蓑衣,這樣便有嘴賤的去笑話人家。 然后差點打起來…… 屋子里面鬧哄哄,外面則是轟隆隆。 王憶透過窗戶往外看,狂風大作、暴雨如瀑。 臺風帶來的強降雨是突如其來的。 仿佛是老天爺發怒,一把鑿穿了天河、撕開了天幕,天河水洶涌灌下。 濃密的雨幕幾乎將天海之間銜接起來,狂風咆哮,樹木扭動、拼命搖擺。 雨水澆灌,敲在屋頂上發出沉悶的聲音,有些雨水被風卷起來敲在玻璃上,噼里啪啦跟放鞭炮一樣。 很驚人! 大片雨水從屋頂落下、順著山石流淌,七扭八拐、扭扭曲曲的潑灑入海洋。 王憶定睛看向旁邊的燈塔,看見燈塔上有粗大的纜繩隨風飛舞,像狂蟒之災。 然后他懵了:“我草,纜繩沒有固定嗎?你們往外看、快往外看,繩子被吹起來了!” 易專家和石干事都沖出門口看去,跟著也懵了。 繩子光綁在了塔頂上,忘記固定下端了! 石干事著急的說道:“不行,大的要來了,得趕緊把繩子拉下來。” “石大章,出去拽下來!” 這次輪到石大章懵逼了:“啊?我、不是,我怎么把它們拉下來?這被風吹起來十多米啊!” 王憶看到屋子里有漁網,大聲說:“好辦,從燈塔內部上去收回纜繩,在漁網里綁上石頭再綁到纜繩上,這樣扔下來就能把繩子另一端給壓住。” 石大壽怒視了石大章一眼。 不爭氣! 事態緊急,他對王憶說道:“王老師,你領你們二隊幾個人負責這件事,我來看看風勢!” 王憶說道:“大膽,帶人走!三個上去收纜繩,其他的趕緊找石頭!” 看燈塔的老人宋國強說:“山上石頭多的很,大的小的都有,走,我領你們去搬幾塊。” 這事情好辦,從燈塔內部收回繩子將繩子另一端綁住兜著石頭的漁網扔下去就行了。 狂風吹的纜繩在空中晃悠,但不能帶著石頭飛起來。 大膽從燈塔出來后滿臉擔憂的對王憶說:“這燈塔不行了,里面不少木頭爛成豆腐渣了,你可別上去,踩在旋轉木梯上嘎吱嘎吱響,真嚇人,今天風可別是昨天在小鬼子那里的九級大風,要不然這燈塔真守不住。” 他甩了甩衣袖又欣喜的笑了起來:“王老師,你給我們的這雨衣是真好,這么大風、這么大雨,我身上沒怎么濕。” 相比之下其他生產隊的民兵所穿的雨衣就不太行了,防雨性能不錯但它是一體式的,跟對襟開的長袍子一樣,大風吹過衣襟頓時倒卷了,他們一出門褲子已經濕透了。 這時候沒人顧得上濕透了,風勢越來越大了,沒了地基保護的燈塔有輕微的搖曳。 易專家注意到這點趕緊下令,于是石大壽喊道:“來,一隊出去,拉起繩子,根據天氣廣播上說,臺風在咱外島頂多停留一個今天,晚上開始它就會通過翁洲市區轉移到內陸,那樣咱就安穩了!” “同志們頂起來,今天一定要頂住!” 石大章也喊道:“同志們,跟我上!領袖同志說的好,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我領著你們去找樂——咳咳咳!” 風力再次變大,帶起一口雨水灌入他嘴里,嗆的他連連咳嗽。 看著石大章領著一群民兵莽上去,拉起繩子均勻的使力開始拖拽。 王憶忍不住搖頭。 現在影響到外島的還只是臺風邊緣,風力大但沒有夸張的大,不至于這么早就發力,這樣只會浪費力氣。 燈塔在這里歷經百年風雨,不至于這點風力就扛不住,現在會搖曳是它的木質骨架的構造所造成的。 旁邊也有人搖頭。 是丁得水。 丁得水對石大壽說:“石干事你跟石隊長說一聲,不用急著發力,現在的風不要緊,要不是燈塔的水泥底座被破壞了它不會搖晃的,現在問題不大。” 王憶補充道:“對,反而是一隊的同志們發力拖拽會傷害木質底座。” 他又問易專家:“組織上不是需要我們民兵能把它給穩定住,只是需要我們幫它去對抗臺風,是吧?” 易專家大聲說:“對,石干事,王隊長和丁隊長說的很對,你上去跟一隊的同志說一聲,不著急使勁,留著勁頭待會用!” 石大壽尷尬。 便頂風出去繞圈吆喝了幾聲,讓民兵們不用著急發力去拽繩子。 易專家也頂風進入了燈塔,等他回來后有些憂心忡忡,說道:“燈塔舊有木質底座被損毀的挺厲害,王隊長、丁隊長你們跟我進去看看,我跟你們說一下待會隊伍里的人手配置方位該怎么安排。” ps:再次推薦一本書吧,這本書是年代文但不是種田文,是渠道類特別火的那種年代文、奮斗文,喜歡看八十年代奮斗做商業大佬的讀者可以去看看——《重生85:暴利從修縫紉機開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