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早就準備這個端午節了,所以腌了咸鴨蛋,不過數不多,我給學生們留著了,今天吃粽子吃咸鴨蛋。” 祝真學恍然:“哦,這樣啊,王老師你真行,高瞻遠矚!” 王真良老人驕傲的說道:“那絕對的,王老師厲害著,對了你過來有什么事嗎?” 王憶說道:“沒什么事,我就是想起帶回來的輪胎一直扔在門市部沒有掛碼頭上,支書,你算好方位了嗎?” 廢輪胎和太陽能灶一起帶回來的,本來他早就安排掛上碼頭了,結果王向紅說這要算一算方位。 原來外島有個風俗,如果給船定專用的停泊位,那不能亂停,需要算算方位然后燒紙,算是給船安家了。 王向紅說道:“算好了,我還準備過了端午節跟你說呢。” 王憶說道:“那咱待會就去把輪胎綁上吧,給天涯二號正經的弄個家。” 王向紅笑了起來:“行,沒有問題,你和小秋老師還沒有家,這先給天涯二號弄上家了。” “徐徐漸進,都會有的。”王憶毫不在意。 上午社員們放假不上工,所以生產隊里人手多,用不著他上手,他把廢舊輪胎轉出來,幾個強勞力過來滾輪胎。 學生一看滾輪胎來興趣了,紛紛要跟著來滾。 可這都是卡車輪胎,大輪胎。 這東西重量驚人,一旦歪倒不小心砸在人身上,就學生這樣嫩的身子骨,上去得直接碾出屎來。 王憶不讓他們碰,學生們卻把滾輪胎當做好玩的游戲了,一個個饞的不行。 見此王憶心里一動。 可以讓學生玩滾鐵圈。 滾鐵環這活動簡單,找上木頭棍在前端別上或者插上u型鐵絲鐵條,然后滾動鐵環即可。 唯一不好辦的是找鐵環。 王憶一邊琢磨一邊跟著王向紅等人去碼頭,壽星爺過來了,他是家族的老人,負責給海龍王、南海菩薩燒紙。 壯勞力們或者在碼頭上蹲著或者跳入水里,喊著號子把一個個大輪胎安放好。 王憶問王向紅:“我在首都的時候,那邊孩子很喜歡玩滾鐵輪,咱這里怎么沒有玩的?應該從六十年代就開始有很多人玩了吧?” 王向紅說道:“咱這里山地太多了,沒有平整路,那東西不好弄。” 王憶說道:“我覺得沒問題,滾鐵環就是在山路上才有意思,平整地誰不能滾著玩?” 王向紅撓撓頭,頭皮屑紛飛:“鐵環也不大好找,七幾年的時候咱外島流行過玩這個東西,后來有人偷鐵環——孩子之間互相偷,惹出許多麻煩,慢慢的大人就不讓玩了。” 王憶說道:“現在可以玩,現在城里孩子不愛玩鐵環了,人家有其他玩具,我看看能不能弄一批二手的鐵環,等我委托丁黑彈出去問問。” 王向紅說:“行,這事你來做主,另一個你跟我去隊集體拿一下輪胎錢。” 名義上這些輪胎是王憶托人買的,一個二十塊的價錢。 這種事應當收錢,特別是如今隊集體賬戶上有錢了,于是王憶沒推辭,跟著過去收了一百二十塊。 學生們早就來學校了,不過上午沒課,包粽子這種事又簡單,沒必要早早下手,所以王憶讓他們隨便玩。 王狀元領著高年級的學生去山上找艾草,割了好些艾草回來用藤蔓綁起來,然后插在門上、插在窗戶上。 大隊委辦公室、倉庫、校舍、大灶還有聽濤居都插上了,甚至連豬圈都插了一把艾草。 到了半上午的時候,王憶一看天熱起來了,便去校舍沖學生們招招手:“別玩了,天這么熱還鬧騰,小心中暑。” “喲,弄了這么多艾草呀?挺好挺好,王狀元同學現在表現越來越好,必須要進行表揚。” “對了,教師宿舍的門窗插了沒有?” 王狀元平時總是大大咧咧,可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害羞、很不適應。 他聽了王憶的話后不回答,趕緊抓了一把艾草往山下狂奔。 王憶對其他人喊:“來來來,都回教室了,那個合并教室,然后準備做粽子。” “助教們去大灶領糯米、蜜棗、紅棗、肉塊還有粽葉,自己動手包粽子,誰包的誰吃!” 心靈手巧的姑娘們頓時欣喜。 王凱激動的說道:“我的嗎呀,那我今天要撐死了,哈哈,我很會包粽子,我可會包粽子了!” 王憶這邊又補充道:“不過要結對子,兩個人合作包粽子,大帶小,王凱你帶王新新。” 王凱頓時呆住了。 最小的王新新高興的一個勁鼓掌:“凱哥,我也要撐死了!” 今天粽子有四種。 兩種咸粽子,兩種甜粽子,這樣愛吃甜愛吃咸的都有的選。 蜜棗粽子、紅棗粽子以及豬肉油渣粽子、醬牛肉粽子。 主料配料和一摞摞的粽葉送到。谷虢 學生們期盼而疑惑:“包粽子為什么還有肉呀?” 王憶說道:“沒吃過肉粽子嗎?肉粽子帶著點咸味,也很好吃。” “來,助教們先組織著結對子,結完對子后找一個人過來領糯米、棗子、肉塊和粽葉。” “都不要提前吃棗子和肉塊,包進粽子里,到了中午再吃哈……” 可是看看學生們猛吞口水的樣子他嘆了口氣:“算了,一人分五個蜜棗和紅棗,這是可以吃的,先給同學們過過癮再包粽子。” 學生們排隊來講臺領蜜棗和紅棗,然后很快有低年級孩子嗷嗷叫:“王老師你看看王新丹,王老師你看看他,他只分給我八個棗!他留下的比我多!” 王憶呵斥道:“都守規矩一些,誰不聽話不要在這里包粽子了……” 一聽這話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嚇得老實了,王新丹趕緊說:“王老師我跟他開玩笑呢,我是逗他玩。” 王憶說道:“領了棗子過來領糯米、棗子、肉塊、繩子和粽葉,一個小組領兩斤糯米、十個棗子、十塊小肉,咱們包大粽子,一個粽子是四兩米,一共能包五個粽子。” 四兩米挺多,包出來的粽子并沒有很大,因為都是浸泡過的糯米,已經吸飽水了,并不是四兩干米。 助教們分發材料,學生們端著從家里帶來的瓷盆鐵盆不銹鋼盆排隊來領,領了以后高高興興回座位。 等到材料分完了,漏勺搓著手進門來。 王憶介紹道:“這是漏老師,大家都認識他,今天就由他來教導我們包粽子。” 漏勺點頭哈腰并招手,跟翻譯官在給一群小太君上課一樣。 王憶服了,說道:“你是老師,挺直腰桿、拿出氣魄來!” 漏勺訕笑道:“對不住,校長,我這習慣了,習慣成自然。” 他咳嗽一聲走上講臺,王憶說:“來,手工課正式上課。” 王新釗喊:“起立!” 板凳挪動的聲音響起,學生們齊刷刷的站起來喊:“漏老師好。” 漏勺有些窘迫,但還是強作鎮定的學著王憶樣子拍拍桌子:“同學們好,坐下……” “坐下。”王新釗說話。 又是挪動板凳的聲音響起。 儀式感一展示出來,漏勺這邊便進入了狀態,他拿出粽葉開始展示包粽子的技巧,慢慢的、一遍遍的教授學生。 學生們終年勞動,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在家里就要會蒸米飯、搟面條、做饅頭、包餃子包子,這樣學習起包粽子來沒那么難。 王憶也跟著學,今天漏勺很早就開始包他們吃的粽子,所以他已經跟著學過了。 漏勺將分解動作挨個教出來,他包粽子的技巧很嫻熟,教學生一些小竅門,這樣慢慢的就有人包出了第一個粽子。 “漏老師我們的包好了。” “我也好了,我早就好了,看,我這個包的好不好?” 有人舉手其他人立馬跟上。 王憶過去看了看。 很慚愧。 媽的這些學生怎么手比自己的還巧?包的比自己的還好看! 他趁著漏勺和學生們都在下面看已經包好的那些粽子,將自己包的和漏勺包的換了位置。 漏勺挨個學生指導,學生們學完之后他還要去祝真學的教室去進行教授。 這邊已經有學生的粽子出來了。 王憶拿去太陽灶蒸鍋先蒸上一批。 靠小小的蒸鍋肯定不行,重點是大灶上的蒸籠。 十二個蒸籠分層標號,然后里面分區域,這樣誰包的粽子放進去,漏勺會告訴他們一個標號: 三個灶臺是甲乙丙,各有四層籠屜,籠屜里面區域用阿拉伯數字來代替,分成十個區域。 隨著學生們的討論和歡呼,一個個粽子填充進去。 二斤糯米包完后還可以再來領、繼續包,包完了就送去大灶給漏勺,直到漏勺喊了一聲:“校長,滿了。” 王憶收起剩下的糯米和粽葉,把蜜棗和肉塊分給了學生。 今天漏勺做大師傅,學生們輪流去燒鍋。 白煙透過煙囪瘋狂的往外冒,漏勺一個勁的喊:“不用這么使勁的抽拉風箱,我草,王狀元你給我慢點,讓你拽壞了啊!” 王憶去大灶看。 熱氣直接把他頂出來了。 真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