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上午頭天氣很快熱起來,王憶讓大膽領幾個人把院子里撐上漁網,再往漁網上放一些海藻來遮陰。 到了下午要開會,王向紅給社員們開會,王憶給學生們開會。 社員們聚集在操場,學生們則擠進了一間教室列隊站好。 王憶說道:“待會咱們就要分雞苗了,同學們有沒有不愿意養雞的?這個事靠自覺,咱們不強制。” 王新釗帶頭喊道:“準備好了!” 學生們跟著齊刷刷的喊:“準備好了!” 王憶哭笑不得:“我不是問你們準備好了沒有,是問你們有沒有不愿意養的,這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我要養。” 聽著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話,王憶說道:“行吧,那你們都愿意養的話咱就正式開一個養雞班會。” “我先跟你們說明白,這雞是給你們養的不是給你們玩的,你們要嚴肅對待,要咨詢奶奶和媽媽怎么養雞,明白嗎?” “養死了雞沒有懲罰,但咱自己養的雞到了冬天要燉著給你們吃的,你們愛不愛吃燉肥雞?” “愛吃!”學生們趕緊喊。 王憶說道:“所以你們要仔細養、認真養,等到了冬天天冷了,寒風呼呼的吹,到時候讓漏勺老師給你們燉雞湯。” “你們想想,雞湯上飄著一層雞油,黏糊糊、香噴噴、熱乎乎,喝了舒服不舒服?” “舒服舒服!”學生們開始抹口水。 王憶繼續說:“還有可以做紅燒雞塊,大雞肉塊切碎了,熱油起鍋用冰糖和醬油來調醬汁,連同土豆呀辣椒呀一起燒,燒出來的肉很嫩很大,連同紅燒湯汁倒入米飯里,香不香?” 學生們真要饞哭了。 王憶說道:“所以你們要好好養,我跟你們說,這些雞咱都是自己吃的,你們誰養死了也能跟著其他同學吃,但是只有把雞養活的同學才有雞腿吃,兩根雞腿!” 學生們紛紛保證能養好。 王憶把養雞苗的幾個注意事項說了一下,然后讓學生們排隊出去準備領雞苗。 秋渭水問道:“你讓他們自己養雞然后再殺了吃?這能行嗎?孩子養雞會養出感情來的。” 王憶說道:“對,我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我看到那天咱在隊長家里吃飯時候招弟他們五姐弟對待雞肉的反應。” “殺他們雞的時候他們或許會難受,可是只要讓他們聞見雞肉香味,哼哼,那你等著吧!” 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后富足生活條件下的孩子。 就看看他們養豬的態度吧。 學生們天天去打豬草、去收拾豬圈,然后這些日子下來,他們看豬的眼光是越來越垂涎。 反正王憶看著那目光都感到害怕! 經過一天一夜的休息和適應,最后活下來的是2028只雞苗,所以孵化場還是挺有數的,給了10個點的折損率。 學生們一人養一只,他們用報紙做了紙盒子,把小雞放在里面帶回家,然后跟家里的雞苗放一起混養。 家家戶戶都有越雞,這些越雞是老母雞了,可以讓它們帶小雞。 這樣生產隊散養雞苗會比較安全,有老母雞領著小雞找食、夜里守著小雞,小雞可以盡快適應新環境。 王憶擔心小雞苗們會染病,畢竟它們現在免疫力差,于是他抽空去了趟22年,找到那家給小老鷹正過骨的獸醫站準備買了一批食用類激素。 老獸醫奇怪,問他買激素干什么。 王憶坦誠交代了自己需求:“我養了一些小雞仔,它們現在免疫力很差,我怕它們夭折。” “所以準備買點激素給它們強身健體——不過我不是常用,我就是先讓它們能適應環境長大,以后我不會再用激素了,這樣對雞的健康和以后的飲食安全并沒有影響,對吧?” 老獸醫沒好氣的說:“瞎操作,你這不是找事嗎?現在國家是不允許養殖雞用激素的……” “我養雞不賣,是家里自己吃。”王憶補充道。 老獸醫愣了愣,說道:“那也是瞎操作,激素沒用。如果你是覺得它們還不適應環境,那我給你開一點抗應激藥物。” “應激反應你知道吧?禽類都容易出現應激問題,咱們老百姓說的‘雞被嚇到了’那就是應激反應的一種,所以給它們吃抗應激藥物才能更好的應對新環境。” “如果你是覺得它們免疫力低下,那就得讓它們正常進食、進水,只要吃喝順利它們的免疫力就上來了。” “而且你家里是散養雞?散養雞的話,它們能運動又能曬陽光,免疫力沒問題的,你別擔心。” “如果想盡快增強它們免疫力,那你買點健雞粉,這里面有黨參山楂、維生素、辣椒素還有胡蘿卜素,能讓它們開胃消食……” 他很專業的給王憶推薦了幾種養雞所需用品,有的是藥有的不屬于藥。 王憶大喜過望,趕緊掏錢買了下來。 他承包22年天涯島的事已經在進行中了,周宇讓他給政府提供的賬戶上打了錢,政府開始審核了。 只要審核資料都通過了,他就可以去辦理租賃手續,到時候他要在島上養雞,這些東西也能用上。 他一口氣買了一袋子養雞所需用品,回了82年他便讓王向紅在大喇叭里喊了喊,讓社員們過來領了回去喂給雞苗。 為了解釋這些藥品來路,他編了好幾個理由。 但沒人關注他從哪里弄來的東西,社員們過來排隊領了就走了,壓根沒有多嘴去問這些東西是哪里來的。 于是王憶就琢磨。 自己小心謹慎是應該的,但在島上或許可以不用那么過度的謹慎,社員們已經很信任他了,不會去對他帶來的東西和所作所為產生質疑。 也就是說,社員們正在盲從他! 這是好事。 星期六家家戶戶分了雞苗,生產隊開會選調了一批中老年婦女組成養雞隊。 黃小花很會養雞,她成為了隊長,以后等著雞苗大一些就要集體趕著上山去放養了。 星期天早上,又是一批人準備好了。 他們要去縣里銷售平安結。 這次王憶和王向紅親自帶隊,秋渭水也去幫忙,另外生產隊里幾個能言會道的男女社員一起被帶上了。 依然要開天涯二號出行。 王向紅凝重的拿出墨鏡,他看向駕駛艙里大小不一但擺放整齊的平安結,心里有些緊張: “王老師,你說咱準備了這么些平安結,是不是準備的有點多?” 本來計劃昨天就去賣平安結,但是被分養雞苗的事給耽誤了,耽誤這一天秀紅和春紅等女社員沒停歇又編了些平安結,現在整個船艙總共攢了三百多個! 王憶說道:“準備的是不少……” 一聽這話,王向紅頓時嘆了口氣:“那估計賣不掉呀,準備的多了,畢竟咱是去縣里不是去市里。” 王憶說道:“沒事,支書,賣不掉它又壞不掉,后面繼續賣唄。” “再說銷量應該會很不錯,那我問你吧,支書,你看你有這么一艘船,然后現在有人找你賣這個平安結,你愿不愿意買?” 王向紅琢磨了一下,說道:“應該愿意吧,這平安結挺好看,又有領袖同志的像章,這樣出海的話心里總歸踏實——領袖伴隨身邊,咱社員干啥都踏實。” 王憶說道:“你看,這不就得了?你算是會過日子的人了,花錢比較謹慎,對吧?你都愿意買,那其他的船也愿意買。” “對于咱跑船的漁民來說,這個平安結其實算是必需品。” “所以咱今天銷量多少就看縣里碼頭上一天進出的船有多少,今天在縣里賣,明天或者后天的下午去市里賣。” 王向紅問道:“怎么去市里賣要下午去?哦,因為你上午要教書?” 王憶擺擺手,解釋道:“不是,是因為去市里的話沒必要一去一天,咱縣里船流量小,所以得賣一天,市里的港口碼頭船流量大,賣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就行。” 船艙后頭有人走過來,是一個叫孫新萍的婦女。 她拉開門期待的問道:“王老師,咱這次去縣里,是不是還能碰上有人請客?” 王憶說道:“碰不上了,之前那都是極其偶然的事!” 孫新萍很失望。 這次隊里組織人手去縣里賣平安結,她是從好些人里競爭出來的,目的就是想去下館子。 周二和周五這兩次下館子的事在隊里鬧的沸沸揚揚、滿島風雨,關于羊肉湯、縣外賓飯店的話題傳遍了每一戶人家,能去縣里和市里下館子的事讓社員們異常艷羨。 所以今天隊里組織人手去縣里賣平安結引起了社員們的踴躍報名。 不圖別的。 就圖去下館子! 整個隊里幾百口子人,以前下過館子的恐怕都沒有十個,這個禮拜兩撥下館子的人合計起來比得上以前下過館子的人數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