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憶現在是吃一塹長一智。 袁輝提到自己不了解的人,他就上網查。 一查他覺得不對:“不能吧,鄧老爺子59年去世了,這酒是71年出產的呀。” 私章這種東西都會隨著主人去世而停用。 在文盲半文盲眾多的年代,這東西可代表了一個人的親筆簽名。 袁輝笑道:“所以這里面是有講究的,這批‘為人民服務’標牌誕生于56年。” “這一年在輕工業部主持的全國名曲酒評比中五糧液獲得第一名,也是在這一年,鄧子均在戎州政協第一屆第二次全會上增補為政協委員。” “他感念于黨和國家的信任,配合廠家留下了這么一批標牌,以表達他在新時代釀酒是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王憶恍然大悟。 簡簡單單一個酒瓶竟然有這么多說法? 他問道:“這樣來說,這酒瓶很有價值才對,不得值個十幾、幾十萬?” 袁輝無奈道:“想什么呢?鄧老先生當年可不只是在酒標上蓋章,還有手寫自己的名字,那就是他的簽名版五糧液,那樣的酒瓶才值錢,但也頂多三四萬塊——畢竟他并不是什么全國名人。” “而你這款蓋章版真的頂多價值一萬塊,能賣一萬塊已經算是好價了!” “當然五糧液酒瓶有貴的,我曾經見過一個陶瓷酒壇,那是鄧老先生在中山街的鐵石齋釀出的第一代五糧液封裝壇,可那也不過是十萬!” 他又解釋:“王老弟,十萬真是很多了,你想想22年了又有多少人干一年能掙個十萬?” 王憶心里還是失望。 見此袁輝說道:“你要想找昂貴的酒壇子也不是沒有,你甚至不信,我知道的最貴酒壇子反而是個陶瓷的黃酒酒壇子。” “那是山陰市一家黃酒企業收的老壇子,說是有三百年歷史了,是個精心燒制的彩陶,一直用來裝黃酒,前前后后裝了三百年所以酒壇子擁有了陳釀酒香,算是文物了。” 王憶哂笑:“糊弄人吧?黃酒保存期才幾年呀,這壇子竟然裝了三百年?” 袁輝想樹立自己的權威,見他嘲笑自己的話頓時認真了:“我說的是前前后后裝了三百年,所以那壇子是不斷裝黃酒而已。” “你知道不管黃酒還是白酒都需要酒窖池來發酵,正所謂千年老窖萬年糟,老窖釀出來的酒品質要更好一些。” “像瀘州老窖有30年、60年乃至90年窖齡酒,這不可能是說窖藏了30年、60年、90年,說的就是釀酒老窖是這么些年頭。還有它家的高檔酒國窖1573,這個1573酒是指酒窖池建于1573年!” “黃酒也有酒窖池,而我說的這個壇子有三百年歷史,它本身就被當作成了個酒窖池,所以說酒在這里面就有了獨特的風味兒,因為用它裝過的酒可以說是窖齡300年啊!” 王憶笑了:“真會整活,這些酒廠為了賺錢是不擇手段了啊。” 袁輝說道:“咱中國酒由糧食變為美酒,這一過程主要在窖池中完成,窖池是發酵的容器,里面常年有老酒糟中,這就導致窖池本身擁有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和香味物質,它們對酒水質量能起大作用!” “反正這事酒友們認,所以古越龍山這三百年陶酒壇才會那么值錢——一百萬呢!” “等等,古越龍山?”王憶忽然攔住他,“我怎么覺得這名字有點耳熟?” 袁輝說道:“你肯定耳熟,古越龍山是山陰黃酒的招牌,你應當知道咱們敬愛的周總理祖籍是山陰,他設宴招待外賓時第一杯酒往往是山陰黃酒。自1959年釣魚臺開館始,他一直使用古越龍山黃酒作為黃酒之專用品。” “另一個現在古越龍山更是山陰的頂級黃酒品牌,它做到了咱們國家的企業五百強之一。” “也是這么有錢的企業才能砸出一百萬買酒壇子,你別不信,我給你找這壇子照片看看。” 王憶絞盡腦汁思索著自己在哪里聽說過這個名字,便隨口問:“網上有新聞?” 袁輝說道:“不是,是這酒壇是我山陰一個同行好友收到的,他當時留了照片做紀念,朋友圈里有這照片。” 他扒拉了一會,很快調出一張照片給王憶看。 王憶仔細一看。 一個彩陶壇子,挺大的壇子口、滾圓的肚子,外表陶層有簡單的鏤空,整體底色是紅褐色…… 他心里咯噔一下子:“我草!” 桃園三結義! 他見過這酒壇子! 徐進步第一次來島上做客,王東喜就是從庫里搬出來這樣一壇子黃酒來招待他! 不過圖上這壇子不是桃園三結義是圍著壇子有一圈的浪花,浪花上是一艘艘船,船上插著稻草人,然后空中是一支支飛箭…… 看到他直勾勾的看著照片,袁輝說道:“這是物證,你要是不信我還有人證呢!” “不是,我不是不信。”王憶喃喃道,“是你不信!你肯定不信我見過這樣的壇子!” 袁輝吃驚的瞪大眼睛:“你開玩笑吧?” 王憶說道:“真的,我不久前剛見過這樣一個壇子!” 袁輝下意識起身抓住他肩膀。 王憶說道:“可是也不對,我上面不是這樣的圖案,這是草船借箭吧?我見過的是桃園三結義。” 袁輝說道:“這就對了,這壇子是彩陶,它有一套,燒制了不同圖案,全是《三國演義》中的典故,有草船借箭、有轅門射戟、有三顧茅廬、七擒孟獲,也有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當然更有桃園三結義!” 他又激動的問:“這酒壇子是你在哪里看到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