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如果治愈疫病的藥是自己研制出來的那就更好了,不說名留青史,至少縣志上能記上自己一筆。所以大家都鉚足了勁要立這一功。 他們瞅著早已入了縣志的宋葉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烏藤成為疫病的突破點是對方在閑聊時引出的,之后還不辭辛苦地奔波去把藥帶了回來。再看自家手下的徒弟、兒孫,真是沒一個比得過,唉!他們嫉妒秦常山。 早知道就不顧男女大防了,他們也可以去陪桂娘聊天的! 這些大夫以前多多少少對她都有些偏見,私下嘟囔幾句不過小女子,空有虛名的常有。可如今看著對方,只現出幾個大字——未來可期。 宋葉箐不知道他們對自己看法的改變,若是知道了估計也不在意。 她此時想的是去收采烏藤的人應該也快回來了,以后大家就不用緊巴巴的計較誰多用了點這件事。 都會好的。 時間流逝,眼看服藥的幾人都無任何不良反應后,她終于松下一直哽在心間的那口氣。 成果一時半會瞧不出來,但她還是認真寫下記錄。 若是有效,就算只是比之前好上那么一些,她也會在共同探討的時候把自己研究出的烏藤藥性告知于大家,省得走彎路。 性命攸關啊,一分一秒都極為珍貴。 杏安醫館在這昭州城中已經是塊難得清凈的地方了,外頭,尤其是那些被隔離出來的地盤都亂成了一窩粥。 就是有官府的人在管理安撫,他們也穩不下來太多。誰不怕死?這可是瘟疫啊! 面對眾多同僚,世家豪門,富商百姓,從上到下,羅觀養頂著多少壓力、廢了多少心思才將宋葉箐提供的流程大概實施下去。 “大人,西街又鎮壓了一場嘩變。” “大人,沈家不放人,沈三郎帶了家丁在門口守著。” “大人,咱們的人被打傷了。” 很多人不愿意去“隔離處”,也不讓家人去,因為在他們眼里,去了那就意味著等死,哪怕官府再三解釋有里頭很多大夫進行醫治,不會不管他們。可活下來的欲望還是使他們不敢輕易相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