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傻了不是?咱們的路引都是假的,要那個拿來干什么。”何言信挑眉,帶著小得意的笑。 “所以我就給拒絕了,那知縣還夸贊咱們是‘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呢。” 說著他抬起洗好的衣服,往竹竿上晾。“這天越來越冷了,洗個衣服都覺得是在折磨人。” “是啊。”宋葉箐直起腰身,擦干手上的水,手已是凍的通紅。 一月份了,齊州早已下了雪,東湯縣雖還未下,但天陰沉沉的,估計就這幾天。 到了下雪,對外邊的災(zāi)民又是一次打擊。 “昨天我們不是還在討論要拿那車棉絮布料怎么辦么……”何言信對宋葉箐說道。 兩人之前還去買了這些,只是冬天保暖的東西比較緊俏,只買到一車。 好在逃難的人多多少少也帶著衣物被子,倒不至于衣不蔽體。 “怎么處理?”宋葉箐好奇。 商量的時候,他連讓鏢師這些大男人捏起繡花針去縫被子都想到了。 “那主簿說正好城里也有一批,他找會做針線活的婆子媳婦來。到時候統(tǒng)一分配出去,但也只能幾個人分一張被子。” 何言信嘆了口氣。 果真和宋葉箐所說的一樣,做力所能及之事罷了。 光靠他們幾個,斷然是救不完所有人的。 “前世他來到這的時候災(zāi)民更多,但朝廷那會已經(jīng)反應(yīng)過來。新帝下旨開重倉賑濟,又派欽差來監(jiān)察,把災(zāi)民分散安家。” 宋葉箐知道,這里的他說的是原主何言信。只靜靜聽著。 “剛剛我跟縣衙的人側(cè)面打聽了一下,說是已經(jīng)上了折子。只是等程序走下來還得一段時間。 王知縣開的那個糧倉不過是他自己能做主的小倉。重倉需得朝廷下令才能放。” 何言信又嘆一口氣。 這要是在現(xiàn)代,雖然也得走程序,但調(diào)度絕對比現(xiàn)在要快。 “既然他們已經(jīng)上了折子,就不是我們能插手的事了。把糧食處理好后,繼續(xù)南下吧。” 宋家書閣的古籍史書她看了不少,在古代普通人去摻和這有關(guān)民生的大事,太容易召禍了。 更何況他倆的身份不禁查,也不該在這停留太久。 宋葉箐擔(dān)心這人總想把事做到盡善盡美,再把他自已搭進去。 于是道:“你今天沒問太多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