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呂布回去之后,便將這件事告知了魯肅,讓他先草擬出一套方案,待日后再進行推行,以增加商業收入,充做軍費。 不日,探子來報,河北公孫瓚與袁紹聯合進攻冀州。 呂布也想分一杯羹,不過眼下他兵力有限,并州暫且還沒有收服,若是插足冀州之事,肯定會賠了夫人又折兵,遂打算靜觀其變。 東漢年間有一個其他朝代少見的怪現象就是學閥也是軍閥,像名將皇甫嵩,朱俊,盧植全是大儒。董卓當政也是聽信這幫所謂的飽學鴻儒,特別倚重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 而韓馥曾經做過御史中丞與周毖,伍瓊關系不一般,故而向朝廷推薦他去做了冀州牧。 袁紹雖駐軍在冀州,卻并沒有掌權。 袁紹的門客逢紀對袁紹說:“將軍想做大事,但糧草卻不自給自足,這樣是不行的。如果無地則無立足之所”,于是勸他奪取冀州。 袁紹有些猶豫道:“冀州兵力強盛,而我軍又饑又疲,如果失敗,肯定會被驅逐出冀州,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逢紀面色淡然道:“主公何須畏懼,韓馥只是一個庸才,您可以私下聯合公孫瓚,讓他進攻冀州。 趁韓馥慌亂之時,我們就派使者去勸降。韓馥迫于突然發生的危機,一定愿意把冀州讓給您。 再者公孫瓚占據河北之地,向來心高氣傲,野心勃勃,定然會聽從主公的建議,我們無需動用一兵一卒,便可以拿下冀州”。 袁紹點了點頭,認為逢紀說的十分有道理,便讓逢紀書寫書信一封讓人給公孫瓚送去。 公孫瓚收到書信之后,果然同意了,率領軍隊到達冀州,表面上聲稱討伐董卓,暗地里卻襲擊韓馥,韓馥與公孫瓚一交戰就敗下陣來。 韓馥也算是飽學之士,向來以仁德治理州郡,占據冀州之地,手下兵將如云,不過常年只想著自保,兵將哪里有河北公孫瓚的的兵將那般勇猛。 韓馥派遣長史耿武、都督從事趙浮、程奐領兵五萬前去迎戰公孫瓚。 公孫瓚親率兵將三萬,由趙云率領白馬義從三千迎戰耿武,趙浮、程奐等人。 白馬義從乃是公孫瓚組建的一支騎兵精銳,有著強大的機動力和射程優勢,公孫瓚依靠這支輕騎部隊長期威震塞外。 兩軍陣前,公孫瓚臉上盡顯梟雄之氣,尖銳的短須讓他看上去越發的犀利。 耿武貴為長史,此番更是征討公孫瓚的領兵將軍,仗著其麾下有兵甲五萬,根本沒有將河北公孫瓚放在眼里。 昔日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之時,程奐深知河北公孫瓚之威武,屢次建議耿武小心行事,耿武都沒有放在心上。 依舊顯露出滿臉囂張之色。 第(1/3)頁